|
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访美引来一片关注,路透社和美联社都报道说,这是自2001年美军侦察机和中国战斗机相撞以来最高级别的中国军方领导人访美,因为郭伯雄是中国军队的二号人物。印度媒体也做出了反应,称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及其快速成长的对手之间在军事领域的更近一步了”。尽管大多数媒体都把关注点放在中美两国军事关系的改善上,但也有媒体片面地关注中美两国的“猜忌”,特别是关注中国的“军事透明度”问题。美国还有专家称,相对于美国的“透明威慑战略”,中国采取的是“模糊战略”。
两军交流“越过化冰阶段”
16日晚,郭伯雄启程访问美国,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美军事关系自2001年撞机事件以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韩国《朝鲜日报》称,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海军副司令员赵兴发、空军副司令员刘成军、第二炮兵参谋长于际训等也随行出访。这表明两国间的军事交流已“越过化冰阶段,正迎来成熟时期”。许多媒体还引用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钱利华的话说:“郭伯雄此次访美是今年中国军事外交最重要的行动。”钱利华还说,此次访问旨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在发展两军关系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友谊,加强合作,推动两军关系深入发展。
但也有媒体报道美国对中国的猜忌,称美国一再表示,中国的军事建设不透明,希望中国提高透明度以“回报美军向中国方面的开放”。
对于美国的抱怨,美国克莱蒙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长盛对美国媒体说,由于美中军事力量悬殊,开放程度必然不同。他说:“美国现在要发展和中国的军事关系的重要动机就是想加深对中国军队的了解。中国军事透明度确实不如美国,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军事力量相差很大。美国是透明威慑战略,让你看到我很强大,你就不敢轻举妄动;而中国是个弱者,它就不敢把力量都显示出来,如果都显示出来别人看到你很弱,就很容易对付你,所以中国采取的是模糊战略。”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印度教徒报》称,鉴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军事预算,中国强烈地感觉到,美国批评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不公平的,其目的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实力,使中国不至于成为美国的真正威胁。美国指责中国缺乏透明度,也被称为是没有理由的指责。郭伯雄将军访问的目的是让美国和国际社会相信,中国愿意公开讨论其军事计划。
《印度教徒报》还说,美国并不是中国唯一要进行接触的国家。今年5月末,印度国防部长和中国国防部长签署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份谅解备忘录。在访华过程中,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受到了高规格接待,中方为他铺上了红地毯,并邀请他参观某些军事设施,包括兰州军区。另外,中国还向慕克吉解释了中国发展军力的计划。中国的这一战略取得了成功,表现之一就是慕克吉明确表示,印度不把中国视为军事威胁。
《印度教徒报》指出,中国的军事外交开始获得回报,至少在邻近地区是这样的。除了日本之外,几乎所有中国的邻居开始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传统上的怀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