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迈入关系新定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2:4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关系的新定位:中美是利益攸关方,也是建设性合作者。美国军事围堵中国不会改变,台湾问题仍然是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今后的曲折和磨擦不会没有,但是不会离开务实合作的主轴太远。
    中美峰会已经落幕,然而影响深远,热评依然。胡主席和布什总统所达成的广泛而重要的共识,归结到一点,就是确定并迈进了中美关系的新定位:中美是利益攸关方,也是建设性合作者。美国军事围堵中国的一面不会改变,然而务实合作将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调。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仍然是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但由于双方达成了维持现状遏制「台独」的默契,台湾问题将被淡化。而中美的经贸合作、能源合作、文教交流、人员往来和全球性地区性问题的磋商等等,将成为主要的经常性的话题。美国学者担心欢迎胡主席仪式上的意外事故会促使中国的不信任,然而中国胸怀开阔,已接受布什总统的道歉,决不会因小失大。
    基本框架,和平相处
    美国国务院第二把手佐利克自从去年代表美国提出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新定位以来,已标志著美国确定了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此次布什总统又在欢迎辞中重提了这一定位,然而中方一直未予正式回应。美国的这一新定位,一方面承认了中国的强大已经阻挡不了,承认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但又要让中国不损害美国现有的地位和利益,要把中国纳入对双方都有利的发展轨道上。美国的政客和媒体评论,这标志著布什的对华政策已回归克林顿的对华政策。不同的是,克林顿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合作伙伴,而布什和切尼实际上也承认中美关系是战略关系,然而美国的形势和布什的考量却不愿意沿袭克林顿的概念。至于中国多年来所提的建设性合作关系,至今仍然坚持。而这次胡主席提出的对中美关系的六点建议和主张:(一)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二)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关系;(三)恪守原则,履行承诺,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四)密切磋商,迎接挑战,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五)相互借监,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确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差异,也就是对美方所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正式回应。双方意见接近或相似,可以说双方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磨合,已经构建了今后和平相处的基本框架。今后的曲折和磨擦不会没有,但是不会离开务实合作的主轴太远。胡主席此次访美,时机对中国不算有利。一是因为遇上美国的中期选举,有些人抓中美关系问题兴风作浪,共和党在美国某些州有些失势,而美中的贸易逆差又高达两千多亿元,引起了美国全国的关注和部分人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胡主席多次精采的表达善意和真诚的友好演讲和精妙的安排,产生了影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难能可贵的。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今后有三个问题值得中国注意:
    台湾问题,心里有数
    其一,在务实合作的背后,美国仍将以高投入加强军事建设和瞄准中国的军事部署,它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另一面将继续下去,有时甚至会十分突出。中国对此必须十分清醒。作为对应,作为大国兴起的后盾,中国应该更加紧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军事改革。在一系列大国实行军事高投入的背景下,中国的军事投入仍然偏少。须知国家相对富裕不等于国家强大,富国在历史上被挫败的事实不乏其例。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协调好经济建设和自卫国防建设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如果存有幻想,中国的兴起将有可能功败垂成。
    其二,台湾问题维持现状决不应该是永远的,否则将意味著台湾从祖国***出去,这是13亿人民所绝对不能接受的,而这正是美国的希望。中国现在不能不这样做,是出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和策略上的考量。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曾在出访欧洲时提出过终极统一论,说是希望能够维持现状30年、50年。大陆从来没有提出过和平统一的时间表。然而过去江**先生曾提出过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胡主席上任以来没有再说过这句话,大家对此是理解的,但也相信国家领导层心里是有数的。中国人不会陷入美国人所可能设计的圈套中。
    其三,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值得中国学界予以研究,也值得西方列强高度重视。胡主席此次在美国的多次重要演讲中,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不能仅仅把他的演讲看成是对美国释放了善意,而是与时俱进地思考了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两种制度,将趋接近
    胡主席从中华文化流变历程的概述到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政策和现实构想的描绘,实际上隐含著这样的光辉思想: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通过取长补短、互相交融而趋于接近。这不仅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大同世界的新解读,而且也是马克思所构想的世界大同的新发展。在当代的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科技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命运,它和经济全球化一起改变了按照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的传统论断。假如要按照生产关系来划分社会形态,那么如何能把公有制仅占19%的中国说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呢?又如何能把公有制占40%的北欧说成是资本主义国家呢?
    一国的经济的多样化,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改变了各种现实社会形态的面貌。如果真正以发展著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正求真务实的话,那就应该承认,世界各国不管它奉行何种意识形态,确立何种社会制度,特别是在利益攸关的大国之间,其共同利益和共同点将会与日俱增,而不同利益和不同点将会与日减少。三五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谁能打保票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不能通过取长补短、逐渐改良而脱胎换骨,逐渐趋同呢?当然这是和而不同,而不同是大同中之小异,而不是大异中之小同。社会只有这样发展,才是有希望的,才是人类的愿望和福音。这也就是中国所说的和谐世界。世界是和谐的,不会由于对抗和战争而被毁灭。而这种和谐又充满了多样化,是万紫千红的,是丰富多采的。胡主席在多次演讲中实际上勾画出了未来地球村的美好轮廓。中国的理论工作者应该在胡主席论断的指导下,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如果再拘泥于100多年前的老一套,如果再拘泥于前苏联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老一套,而不求进取和突破,那就太辜负人民的期待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3:3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