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长春国际关系论坛考研 0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611万人,突破了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造的559万人记录。在09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共有124.6万,比去年增加了4.6万人。虽然国家针对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一直在加强,甚至09的录取比例达到32.86%,每三个中就录取一人,考研俨然有了群体的记号。 从百度搜索考研,搜索结果有41,500,000篇,除了一些辅导机构做的宣传外,还有更多的就是一些考研类的行业网站或者考研类的论坛。这么庞大的交流平台,各种各样的考研信息充斥着考研人群的大脑。面对各种考研类信息,考研大军里的每个战士都是绷紧了神经,在考研的路上,这些人除了“考研”,大脑里就没有其他的字符。“狂躁”、“枯燥”、“烦闷”、“抑郁”等词汇成了这批人的代名词。 做了十几年的考研培训,我们深刻的感觉到考研人群越来越不理性,越来越不自信。我们翻开以往搜集的考研人群的信息发现,原来考研目标很清晰,几乎在确定考研的时候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就很清晰的确定了,而且自信满满,虽然很多也是要借助辅导班的力量,但总体感觉考研不是一件让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如今的考研学生,“迷茫”是挂在嘴边或者植根在内心的敏感字眼,盲目跟风,对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几手准备几手都不成功……在我们看来,以往的考研学生也许在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对未来有着定格式的固执思考,选择走向研究生之路,很多都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单位的需要,个人深层次的因素(性格、爱好等)考虑的很少。现在的大学生处在所谓“叛逆”“开放”的环境中,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着懵懂的尊重和畏惧,何去何从的内心交织,导致很多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又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所谓的天之骄子逐步剥落了身上金光闪闪的鳞片,内心的虚弱赤裸裸的展示出来,失去了原有的光环,象牙塔里的孩子们频频受伤,有时甚至血色淋淋。现在闯入考研阵营的大学生更是如此,70%以上的学生,对于自我真正的方向还处于迷幻之中,很多时候踏上考研之路,有种被迫的无奈。 接触了这么多的大学生,突然觉得考研人群有自己的文化,一种专属考研人所有的文化。一种约定的默契和一种选择的勇敢,这种文化很多时候深刻着中国教育发展的烙印,我们在努力成就自我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前进路上的扶栏和安全围网。这也是一种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