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技巧】】[【政治技巧】]2007年暑假文都考研政治辅导班邓论讲义--包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22:2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文都教育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飞跃,一是形成了毛**思想,它指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它指导我们开创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具体表现在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内容上。邓小平理论内容上的九个方面,所阐述的都是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而邓小平理论对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所提出的理论观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①它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③它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并由此制定出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
④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必然随着这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②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体现在邓小平同志本人的讲话著作中。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某些重大的方针决策,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欢迎您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改革开放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国情与党情的一系列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三个代表”是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条件。
2、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其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反映了当代世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是在科学判断我们的党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必须从中国和世界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和“源”指的是人民群众。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恰恰构成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三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毛**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领导我们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4、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此出发,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坚持基本原理; ②反对教条主义;
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不断指导我们的新的实践。
5、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创新,而理论的创新又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6、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回答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思想,本身是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隐含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
2、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所面临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现阶段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②必须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③必须用发展的办法和发展的成果来解决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④这里的“发展”是指以人为本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4、要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到: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②坚持和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就观念和旧体制;
③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提出初级阶段的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使我们在改革和各项工作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它本身就具有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演化改革加快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要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3、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种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来促进社会稳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可以集中概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2、基本纲领在具体内容上包含基本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政策这两个方面,它们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基本纲领的重要地位是:
①它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②它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展开;
③它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些年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党的十六大所总结的我们这些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覆盖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诸多方面,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十条基本经验的内容是: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③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⑤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⑦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⑧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⑩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3 11:13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