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你已经觉察到,“很多学科领域,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现在都将全球性的问题列入其议事日程。对全球性事务的兴趣不仅明显存在于经济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已经构成了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当中,而且也存在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环境学、甚至哲学等领域。当世界变得日益全球化时,上述学科的主题无疑将要或正在溢出传统的疆界。自然科学——尤其是那些致力于研究环境退化或信息时代等全球性问题的科学——也会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其工作。我们现在要想阻止这些科学蚕食我们的领地已经为时太晚。鉴于此,国际关系学的未来何在呢?”——温都尔卡*库芭科娃《重新建构国际关系学:作为行为体的学者》
显而易见,国际关系学的重新定位是一件期待已久的事情。国际关系学在不坚持认为自己具有独特领地的前提下,将把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引入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中。倘若国际关系学再继续将无政府状态视为学科特色和骄傲的话,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只会出现不断的发现和忘却的重复现象,而不会有深化和创新。
国关双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跨学科思考的可能,经常往来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岛,互通有无,共享思想。
已经有好几位国关本院的同学跟我谈起过组建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小组,各自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等等。个人也觉得很有必要。凡是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真正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来一起坐坐聊聊交个朋友交换一下想法,不仅仅是修国关双的,还可以跟他们国关本院的同学坐在一起共同学习。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往往会厌烦,不经意间换了个新鲜的地儿,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呈现出生机。
最后,两点建议:
1.由一些对国关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发起倡议并组织建立小范围(4-8人)的兴趣研究小组,定期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是每周或每两周聚一次会,交流一下各自学习国关的心得,共同解读一本专著等等,类似读书会性质的,但不会显得枯燥。也可以邀请一些国关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一起学习。这样做的成本很低,收益颇大。
2.建立真正的网络平台,建QQ群或是校内群(貌似校内群最近一直处于整改状态)或是利用BBS论坛等,遇到专业上(特别是学术上)的问题可以立即上网交流,共同解决,比如说有同学做一些基金项目,就可以一个人的思维未免局限,几个人的想法虽然未必准确无误但会更具权威。
可以交流大家学习国关的心得,可以共同研读一本国关专著,可以对感兴趣有价值的国关理论进行讨论和反思,可以共同合作一个国关研究课题,可以跟研究生师兄师姐学习经验,可以将自己所有“不可思议”、“难以置信”、“非常天真”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一点点的创新往往就来自于非同寻常的思想启迪。有些事情,只是钻在国关学科框架当中,往往很难做到。
总之,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还在于实践。可行性问题不大,关键要克服懒惰心理。
想必大家都明白交换“苹果和思想”的例子。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做一件事,而是缺乏一种求变的勇气和动力。不求得到多少积极的回应,只当发出一些微弱的声音,自感无愧于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