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接盘亚星客车 山东重工加速进军整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4 10: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销量持续低迷,亚星客车(600213·SH)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近日的一条消息又把其推回舆论之中。11月2日亚星客车公告披露,根据公司控股股东江苏亚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1月1日的通知,亚星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公司53.71%股份的全部或部分无偿划转至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亚星客车潍柴动力中国重汽江淮汽车司直属公司。而该消息导致亚星客车当天开盘涨幅便封死在9.98%。
  亚星客车今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虽然实现扭亏为盈,但实际并无惊喜。日证证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剔除掉非经常损益因素,公司上半年实际亏损为536.99万元。
  亚星客车的颓靡与其主营业务客车销量的不振有很大的关系。公司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共实现客车销量1166辆,同比增长14.43%,远低于行业同比35%的增幅。月均不足200辆的销量使亚星客车在行业排名中处于末端。
  实际上,亚星客车身上担负的压力由来已久。于1999年上市的亚星客车,在上市之初,业绩位居行业前列,也曾经辉煌一时。但这种辉煌期至2003年底戛然而止。从2003年底至2006年四年间,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入主公司,而后扬州市国资委回购股权,这其间亚星客车业绩滑至底部。数据显示,亚星客车2009年亏损9634万元。
  亚星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目前隶属于扬州市国资委的亚星客车由于遭遇过重大挫折,相比其他企业显得更为谨慎。这间接导致了亚星客车无法紧跟市场,车型更新过慢,销量难以提振,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数据显示,亚星客车公司现有年产能1万辆,而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30%。过低的产能利用率暴露出亚星客车长久所陷的困局。
  分析师认为,尽管亚星客车曾是客车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但这些年却历尽坎坷。联姻奔驰无望,与科龙集团的合作又归于失败,尽管后来举起了新能源客车的大旗,但已无法掩盖其迟暮英雄的疲态。
  对于扬州市政府,亚星客车早就成为了 “鸡肋”。“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为了彻底摆脱格林柯尔的阴影,扬州市政府一直试图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转让股权,来摆脱这个麻烦。”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对于发展不畅的亚星客车来说,山东重工的出现无疑制造了一个破局良机。分析师认为,早在2009年山东重工收购扬柴并与扬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时,就基本可以预见到今天对亚星客车的收购。
  而最为关键的是,该人士认为,本次收购是山东重工战略布局深化的必然结果。山东重工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突破1000亿的销售规模,这是山东省合并成立山东重工的初衷,意图打造千亿级的机械装备制造集团。从产业布局上看,山东重工将着力打造以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总成系统板块、以商用汽车为核心的整车系统板块并且从区域布局上,实现山东、重庆(西南)、陕西(西北)、江浙的制造业布局。
  “从这个角度来讲,山东重工收购位于扬州的亚星客车股权,既可以深化其整车系统板块,又可以完成其江浙区域板块布局,其内在的战略思路简单明了。”前述人士表示。
  尽管公告中没有明确表示亚星集团将向山东重工旗下三家公司中的哪家转让股权,但业内普遍认为潍柴动力将成为亚星客车的接手者。
  事实上,潍柴动力吸纳整车厂的诉求早已业内共知。潍柴动力早在今年8月就被爆出想要收购上海汇众的重卡业务,但无奈被中国重汽捷足先登。如果潍柴动力收购亚星客车,将有可能帮助其成功进入商用车制造领域。
  目前各整车企业都开始着手掌控发动机匹配的主导权,如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等企业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时都更倾向于匹配自家发动机的车型,同时,福田欧曼、陕西重汽、江淮汽车等企业也在这方面多有动作。这些对于潍柴来说都是危险的信号。
  “主机厂对自配发动机爆发出的热情使以潍柴动力为主体的山东重工向下游延伸成为一种必然,随着山东重工千亿元战略的逐步推进,四大板块之一的以商用车为核心的整车系统研发也将成为山东重工的重中之重。”
  业内人士认为,继收购陕西重汽之后收购亚星客车,山东重工将进一步深入完善其商用车整车制造系统。关键是通过相继收购扬柴、亚星客车,山东重工将深化与扬州市政府的合作,加快潍柴集团扬州汽车零部件及船舶动力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设。而在这个平台上,借助山东重工的资金实力和整合能力,未来的想象空间将不仅仅是客车制造,而是包含客车、轻卡、新能源汽车配件等诸多概念。因此,本次收购对山东重工具有非凡的意义。
  “对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重新崛起机会的亚星客车而言,通过本次收购正式进入山东重工这个颇具实力的全产业链装备制造企业平台,未来也会形成上有资金来源、技术来源、供应保障,下有产品出口的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黄珂)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0 04:5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