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牛刀:美国住房新时尚:重返父母身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5 11:4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刀:美国住房新时尚:重返父母身边

活动预告:2010中国资本市场收官之战——再博蓝筹

今晚一位远在美国洛杉矶的网友发来一个留言:牛刀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美国白领都回家住了。

回家住是什么意义呢?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年轻的白领开始告别父母,独自创业,也催生了美国住宅产业的发展。当年里根总统时期,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里根总统的儿子就站在曼哈顿的冷风中和贫民一起排队领取救济金,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美国年轻人的独立精神。那时,美国各州政府也像中国现在这样,为了满足年轻白领的居住需求,建了很多高层公寓,作为经济适用房提供给年轻人。

现在美国白领回到父母身边,就是相对那时而言。我查了一下美国家庭总数增减情况,大吃一惊。2010年上半年美国家庭总数比2009年减少2.7%,从2000年以来就一直有过减少的情况,但是,每年只是减少0.4%至0.9%之间,像这样一年减少2.7%就属于大规模减少,而且,意味的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整个发达国家,居住文化发生了巨变。

从居住文化的角度讲,中国城市的现在只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的70年代。这位网友之所以和我谈起这种潮流,无非是想告诉我,别着急,按这种潮流,中国现在就是一套房子也不建,如果大家都回到父母身边,那么,这种不理性的房价也会哗哗的下降。

但是,他并不知道中国的现状。由于中国体制上的原因,中国现在的房子并不是房子,有需求住的人,根本买不起。而买得起的人现在已经有大把的房子,根本不是用来住,而且,他也不出租,就空在哪儿。全国660个城市有6540万套住宅连续6个月电表读数为零,各大城市周边,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居住的鬼城。这是美国根本就没有过的状态。

而且,各大城市政府的管理都是一本糊涂账,没人能搞得清楚这个城市家庭总量的增减情况,我们研究人口对住宅发展的影响,只是知道大的概数,不知道具体详情。比方说,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数据,就是幼儿园锐减。小学新生入学人数,从1995年以来,从2300万的高位持续回落,2010年已经不到1000万,还没止稳。也就是说,从稳定的城市人口增加情况来说,将来无论是什么城市,都会是冷清清的鬼城。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宣告被瓜分完毕。

那么,流动性的人口对住宅开发的影响是不是很大呢?如果刘易斯拐点今年出现,那么,流动性人口进入一二线城市的可能基本没有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三四线城市将要瓜分70%的大学毕业生。如果这时中国白领回归父母身边,那对高房价是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伤脑筋的是,地方政府这本糊涂账无法算清。为什么?我讲一个事例:4月8日河北高院副院长刘宏因车祸猝死,跳出四个女人来抢遗体,她们都持有与该院长的结婚证。刘宏有4妻6儿女,家产上亿!此人先后荣立六部委一等功、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最高检“全国优秀侦查员”等。半年过去,4妻有无改嫁?谁给办的结婚证?都是一本糊涂账,谁能说的清楚,这究竟是一个家庭,还是四个家庭?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所以,在住房问题上,尽管美国会发生新的时尚,回到父母身边,但是,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已经崩溃,有钱有权的人正在无视法律和道德的存在,占有欲望的强烈,是其他民族的人没有的。同样,对住房的占有欲望也是不可遏制,那么,住房根本就不是住房,已经变成一头不知为何物的怪物,其价格也不是价格,你叫老百姓如何去购买?你又叫年轻白领如何回到父母身边?

不过,我始终认为,美国年轻人的时尚生活不断引领世界潮流,也会影响到中国。重返父母身边,过大家庭生活,也会重新弘扬家文化。而且,一个大的家庭是社会稳固的基础,也是民族道德的重建。渴望这个时尚,尽快来到中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2 22:20 , Processed in 0.437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