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杂志涨稿费 评论称政府“输血”是“越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8 15:5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收获》《上海文学》等纯文学杂志稿费大涨在即,眼看上海就将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稿费高地”,享尽名家投稿的资源,其他一些省市的纯文学杂志终于按捺不住,这几天也相继宣布提高稿费标准。而此类杂志增长的稿费大多来自于政府支持。这样是否合乎情理,最近文坛争论纷纷。

  本报记者 郦亮

  多家文学杂志都要涨稿费

  涨稿费,在过去的一周里,已经成为中国的一股风气。就在上海作协下属的几家杂志宣布稿费将上涨2至5倍之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已不可避免。最先表态的是《人民文学》。这家主管部门为中国作协的纯文学杂志,从来都是《收获》等的竞争对手,这回当然不甘落后。《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明确表示,该杂志的稿费一定会跟着上涨,且不管中国作协会否提供资金支持,这稿费是涨定了。

  在过去的几天里,一场暗战已在中国文坛悄然展开。背景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当代》也很快表态,他们的稿费标准“在不违背国家指导意见的情况下,尊重市场规律和创作规律”,并说不会低于《收获》的现行标准。由北京作协主管的《北京文学》的表态中更有针锋相对的意味,他们说,今后该杂志的稿费将期待参照“上海标准”做力所能及的提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并非没有高稿费杂志。像《读者》《家庭》和《青年文摘》稿费已高达千字600元,就是上海的《故事会》稿费也能达到千字500元至800元不等。唯独在纯文学杂志领域,因为大家都陷于相似的困境,所以稿费标准竟是出奇的统一(千字60元至80元)。又因为这些老牌的文学杂志,多年来在作家心中地位不相伯仲,属于“作品投给谁都差不多”的境地,这也就难怪上海宣布稿费大涨,眼看要成“稿费高地”的时候,其他地方咬着牙也要跟着涨了。

  给纯文学“输血”引争议

  据本报记者观察,“稿费通涨”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事实,这就是地方有关部门给纯文学杂志的“输血”。《收获》、《上海文学》已经明确,他们稿费的上涨,得益于“文学发展基金”的支持。《北京文学》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北京作协。即便《人民文学》称不获资金支持也要涨稿费,但他们每年都从中国作协拿到大量补助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涨稿费的钱,也不外乎来自于这笔补助。

  现在,很多省级作协基本上都有一两本文学杂志,在文学式微的情形下,每本纯文学杂志每年都要靠100万至200万元不等的财政支持才能维持下来。同样的,没有“输血”就没有稿费的上涨。涨稿费究竟应不应该靠“输血”?文学杂志应不应该靠政府养着?这些问题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北京资深的评论家解玺璋10月15日就撰文直指“输血”的弊端。“它们(指纯文学杂志)的经营方式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特征或烙印,具体到稿费标准,也只能执行所谓国家标准,略有浮动而已。”他质问:“政府花钱提高文学期刊的稿费标准,码字儿的人固然欢喜,但这钱应该也是纳税人的钱,与杂志在经营中的赢利毕竟不同,在花这笔钱的时候,政府不能不考虑它的行为是否已经越位?”

  问题的关键是,一些纯文学杂志为生存也曾尝试过一面靠拨款,一面走市场的“双轨制”,结果不是流于卖版面,砸了牌子,就是在市场上碰一鼻子灰。靠拨款容易遭骂,走市场又很不成功,这就是纯文学杂志的两难境地。

  对此,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赵丽宏有自己的看法。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他说,现在还不是谈纯文学市场化的时候。“我觉得纯文学应该得到支持。”他说:“现在纯文学比较小众,创作难度大,作家稿费又低,纯文学作家走向市场也很难,所以政府拨款,很符合文学的发展现状和规律。 (来源:青年报)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6:0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