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网络时代“公民外交”的利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1 11:3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纽约时报》10月5日文章】题:公民外交的利弊(作者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约瑟夫·奈)全球政治已经成为围绕着信誉竞争的一场争夺战。传统的强权政治一般围绕着哪一国的军队或者经济获胜,但在信息时代,实力还涉及“谁的故事更受欢迎”这一问题。

  “讲故事”成为软实力或吸引力的流行表达方式。各国政府不仅与别国政府竞争信誉,而且与范围广泛的替代选择竞争,包括新闻媒体、名人、大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和科学界的网络等。





  对于传达信息和兜售一种积极的形象来说,完成得最好的往往是公民个人。今天,采用软的一手进行推销可能会被证明比采用硬的一手更有效。

  政府广播和在公共外交中采用大众传媒的主要长处,在于其受众范围之广,以及提高公众认知和设定议程的能力。但其弱点在于无法对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接受信息施加影响。信息的发送者知道自己说什么,但却并不总是知道传播活动的对象听到什么。文化上的障碍往往使人们听到的东西变得扭曲。

  而公民社会之间在联网情况下的沟通则能利用双向的沟通关系来克服文化上的差异。简而言之,面对面的关系与政府的广播相比,在跨文化方面的可信度更高。但这种权力的分散和灵活,是政府所难以接受的。

  在利用网络方面,非政府组织的较大灵活性带来了一些人所说的“新公共外交”。这涉及与他国公民社会的参与者建立关系,以及促进国内外非政府行为体之间的网络进一步发展。


  就公共外交的这一方略而言,政府应该倡导和参与这种跨境网络,而不是对此加以控制。事实上,过多的政府管制,甚至仅仅是管制的表面形式,都可能会破坏这些网络本应产生的可信度。

  在公民外交的互联世界中,政府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放弃很多控制权。但这带来的风险是,公民社会参与者们的目标和信息往往与政府的政策不一致。

  因此,在全球信息时代运用公民外交存在一大悖论——权力分散和减少管制对软实力的创建而言可能至关重要。但是在当今时代,每一部电话都是一台摄像机,所以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小教堂里的牧师扬言要焚烧古兰经,也可造成软实力的严重破坏。

  由于公共外交更多地由公众进行,所以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的政府,都陷在同一种境地的不同侧面。虽然充分利用公民外交日益重要,但在全球网络时代也有其弊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10: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