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粮收购今启动 国家粮食局再驳“供需失衡”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7 09: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经记者何珺发自北京
在秋粮收购正式启动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15日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再次对市场上流传的“玉米供需失衡”观点进行回击。
秋粮包括中晚稻、玉米、大豆等,集中上市在10月之后。今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正式启动收购预案。
6大原因致玉米涨价
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当前主产区价格普遍超过1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约20%。曾丽瑛认为,粮价上涨是通胀预期加重的表现形式之一。
她分析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有6个:一是成本推动;二是需求拉动;三是去年东北地区玉米减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四是市场对水分低、容重高的临时存储玉米和中央储备玉米需求较旺,而今年进口玉米质量较差;五是今年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东北地区玉米播期推迟,后市普遍看涨,加工和贸易企业都增加了库存;六是游资炒作。
“有人误认为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已经失衡,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供略大于需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曾丽瑛指出,2009年玉米总产量为3297亿斤,比2008年减少39亿斤,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玉米实现恢复性增产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世界玉米产量将提高到8.32亿吨,为历史最高,比上年增加2300万吨。
基本面不支持价格大涨
“全年的供需基本面不支持价格大幅度上涨。”她一一驳斥了关于“玉米供求偏紧”、“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快卖完了”等多条传言,称下一步国家将继续通过批发市场投放临时存储和中央储备玉米。
此外,我国现有玉米单产水平约700斤,相当于世界单产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7%,未来我国玉米增产仍有相当潜力。
针对玉米价格走高的现象,有专家建议,今年不适合再出台玉米托市政策,并且应该取消收购运输补贴和深加工补贴政策。
对此,曾丽瑛称,“如果玉米上市以后,因为增收,价格很低,国家一样会出台利好的政策。”但是,确实有些地方的加工和深加工发展过快,从国家的角度讲,产业政策方面会作进一步的规划调整,优先保证饲料企业的供应。
无独有偶,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也表示:“对于玉米,国家没有出台国家最低收购价。如果玉米丰收,价格大起大落,国家会考虑出台临时收储价。”
需求旺盛或拉动秋粮高开
昨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公布了《2010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根据《预案》,2010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0.97元、粳稻1.05元,需执行《预案》的省份有11个,其中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的执行时间为今年9月16日至12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为今年11月16日至明年3月31日。
在今年夏粮减产0.3%之后,占全年粮食产量7成以上的秋粮生产成为“确保粮食年产量1万亿斤以上”的关键。《每日经济新闻》获悉,从各地考察情况来看,预计主产区秋粮丰收在望,但由于需求旺盛,新中晚稻价格高开几成定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5: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