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立场互异,美国社运界也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发展。美国国家杂志(The Nation)9月号刊出由资深自由撰稿人德莱福斯(Robert Dreyfuss)的“中国坐上驾驶席”(China in the Driver's Seat),针对面对中国的态度区分出两种集团。
其一视中国为强大的竞争对手,代表团体为美国产联劳联(AFL-CIO)、经济政策研究所(EPI)以及由联合钢铁工会成立的美国制造业连线(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共同点是批判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认为建基在大量剥削与威权统治之上的中国经济成长,不算是成功的发展模式,同时认为中国的经济成长“偷”走美国劳工的工作,并认为北京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充其量不过是个官方机构。
另一派主张必须适应(accommodation)并承认中国崛起。前任国际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亚洲部主任哈里逊(Selig Harrison)认为,美国必须体认中国在东亚区域中的地位及利益,他同时表示美国如停止军售台湾,将可改善美中关系。美国服务业工会(SEIU)前主席史腾对中华全总的态度比较开放,他认为像是广东省总工会相对来说展现出较积极维护劳工权益的作为,不能用“官方工会”一语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