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陈宝存:住商并重是未来实力房企的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3 10:3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开始
  
  
陈宝存:住商并重是未来实力房企的发展趋势
《壹报通商业地产》约稿
    2009年9月,潘石屹毅然杀入上海市场。尽管“上海第一烂尾楼”的东海广场产权复杂,数年内六易其主;尽管耗时半年谈判、耗资24.5亿元才最终拿下,但潘石屹还是信心满满。因为这个项目符合他一贯的收购准则,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让SOHO中国终于走出蜗居了15年的北京,迈出了全国扩张的第一步。
    潘石屹拿地习惯于已经昨晚前期工作的项目,所以在调控深化时期,潘石屹习惯的声称:房企资金链断裂的所谓“百日巨变”不可避免。
    早在2008年11月份在唐山召开的环渤海房地产博览会,在主办方组织的一次论坛中,潘石屹声称:SOHO中国的开发利润率达到万科的六倍。而2010年一季度以商业地产为主的万达销售额超过万科,上半年销量也基本和万科持平,主张住宅地产的万科在管理层的坚持下,转向商业地产的开发,虽然住商之比是80:20.,但是这种转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当然不单单是万科,很多实力房企未来的增长点也纷纷锁定商业地产。
    潘石屹的SOHO模式在北京也广被诟病。原因是商业物业完全销售不利于项目的完整和经营管理。当然商业地产绝不仅仅是SOHO中国的开发模式。应该说分割销售也不是商业地产的发展方向。日益增加的实力房企的综合实力,持有型为主的商业物业,对于房企的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香港以李嘉诚为首的地产公司注重商业持有型物业,我们原来只有羡慕的份。问题出在仅仅市场化11年的大陆地产公司,资金优势不明显。而持有型物业对于资金面的要求极高。还有就是对于商业地产的经营需要专门的团队,商业地产发展初期,我们的人财物优势都不具备,商业地产也自然滞后于住宅的发展。而且强力的住宅需求量,实力房企仅仅凭借住宅都能赚到巨大的利润。
    即使是大连万达,高速扩张的人才奇缺也成为万达未来发展的瓶颈。所以目前商业地产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应该是转向商业开发的实力房企首要重视的问题。
    高速增长的房价,使得住宅带有民生属性的开发遭遇频繁的打压。连续8年的宏调,对于房企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如何分担调控的压力?如何规避由于限贷造成的市场风险?商业地产终于走到前台。
    当然相对来说,商业地产的成功并非简单可以达到。
    摆脱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经济必将有长足的发展,而目前的住商倒挂现象必将结束。那么未来的商业地产前景是无限的。
    对于投资需求为主的商业地产,在住宅投资被宏调政策严重抑制,投资无出口的资金,包括外来投资,势必把主攻方向转入商业物业投资,这也是众多实力房企看准商业地产的主要原因。
    上海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当然火车头,资源优势决定在金融危机结束后,上海仍将有超越性的发展。这也是商业写字楼的机会所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8 06:1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