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经济体协调合作 向科技新领域要生产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9 10:0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外智囊给出治疗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药方
  加强经济体协调合作 向科技新领域要生产力
  □ 本报记者 李木子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首轮冲击波正在渐渐远去,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正在泛起。面对世界经济的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在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与会中外专家开出了两大药方:一是加强不同经济体间的协调合作,二是向低碳、新能源等科技要生产力。
  与会的各经济体前政要以及中国主办方把目光放在加强不同经济体间的协调合作上。
  全国政协主席、本届论坛组委会名誉主席贾庆林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十分突出,世界经济运行存在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应当深刻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力度。
  而在本届论坛的分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则把目光投向了以低碳、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当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顶级智囊们还着重分析了基础研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日益关键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金融危机,不但深层次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更是引发了各国对于以往发展经验的总结,对新的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探索,“科学发展史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进一步表示,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基石,以基础研究为源泉的科技进步,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全方位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德国马普学会主席彼得·格拉斯也认为,基础研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关键。他表示,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充分地应对包括粮食供应、将抗医疗、能源消费和气候保护在内的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全新的理念并投入应用。
  所谓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曹健林把中国的基础研究分作三大部分,一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二是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自身发展提出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目的的定,性研究工作。三是对基本科学数据、资料、相关信息系统地考察、采集、鉴定,并且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以探索基本规律的基础性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基础研究快速稳定地在发展,曹健林说,无论是从基础研究的人才总量、还是基地建设数量、亦或是中国的研发总体投入,都在稳步高速增长,“但我国的基础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
  基础研究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它的职责范围也从最初的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延伸到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孵化,再到核心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合作,形成比较全面的创新链条。
  尽管我国R&D投入绝对值比较大,但在GDP中占比依然较小,针对此,曹健林表示,要加大对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强基础研究的开放创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还要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7 21:1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