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9月4日报道,题为《中国将南极纳入考虑范围》,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打算向南极扩展它的影响力。它正建造新破冰船、购买飞机和直升机并更新基地,令其成为全天候设施。这些举措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是一致的。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安妮-玛丽·布雷迪在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学术文章和国家控制的媒体如何讨论南极问题,他们所用的语言在西方被视为“忌语”。这篇名为《中国在南极崛起?》的论文说:“中国有关极地科学的讨论集中在南极拥有的资源以及中国如何能分得一杯羹的主题上。”
但是,中国南极项目负责人魏文良说,中国的科考项目不包括探寻极地蕴藏的矿产资源或提出领土要求。中国科学家在大约1000米深的冰核上钻了几百米深以获得样本,这有助于研究10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研究也有意义。
中国南极科学项目在国内的爱国主义宣传中得到极力渲染,国家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的记者也随科考人员参与了大部分科考活动。
布雷迪说:“中国的极地活动不但是为了国家形象,也是为了科学研究。”她说,中国在科考和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
领导澳大利亚南极项目长达10年的托尼·普雷斯说,中国把研究重点放在冰核上的部分原因是象征性的,因为那里靠近南极的最高点,而且中国的钻探深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大,但中国这样做在科学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