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伪慈善陷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09:5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位美国顶级富豪比尔·盖茨及沃伦·巴菲特的影响力足够大,人还未到中国,国内就已经掀起了盖茨与巴菲特的旋风。这两位富豪,连同他们定于本月的中国行主题——慈善,一并被中国媒体竞相报道与讨论。
  明星的带动效应总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荧屏上的超男超女之于青少年的蛊惑力,盖茨与巴菲特的言行,对于许多中国企业家而言,同样会产生示范与带动效应。看起来,“股神”巴菲特的影响绝不只是在证券市场领域,在慈善事业上,他的“一半身家给你”的慈善宣言,同样让人震动。天才创业家比尔·盖茨早些时候提出的“裸捐”,更是指连人带钱,一同效力于慈善事业。榜样如此,想必追随者不太会走样。
  慈善事业没有国别之分。尽管盖茨与巴菲特中国行活动的组织者用心良苦,一再声称两位美国富豪的此次访华,主要为交流而来,不会有劝捐行为而致人尴尬,但可以料想的是,无论中国企业家群体对盖茨与巴菲特或有声或无声地回应,都可能引发企业家行善的新一轮潮流。在这个意义上,盖茨与巴菲特本月的访华,以及其吸引国内舆论再次对慈善话题的聚焦,应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观国内情况,应该说,中国企业慈善事业已经过了启蒙阶段。近些年来,伴随着一些知识精英对于慈善文化的倡导,伴随着中外企业家在慈善行动方面交流的增多,无论是企业家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还是做慈善事业的形式,都与此前的一些传统做法大不相同。一些企业家已在追求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与其说这是企业家慈善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企业慈善事业某种程度的成熟。
  有国外舆论界人士认为,企业家从事慈善,或为弥补内心的歉疚之心,或为对社会馈赠的报答。但不论哪一种情况,参与的企业家都是越多越好。这种观点并没有错,但在认识上略显简单化。事实上,有些企业家已经逐渐开始相信,从事善事并不仅仅是付出,也有收获。慈善行为本身,可以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如同西哲康德所称的“行为的伦理会带来财富”。当制度逐渐完善,当税收政策也支持企业行善,特别是在社会舆论的鼓励与期许之下,不少企业家行善的动力有明显增加。
  不过,人们也很容易发现,与慈善事业的些许进步相伴的,却是名人诈捐事件层出不穷,拿慈善行为作秀的丑闻层出不穷,有人甚至公开宣扬慈善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一环——林林总总的问题,使得慈善行为严重变味。在这里,慈善被当作了手段,被当作一种实现个人或小集体功利目的的工具。而当伪慈善大行其道,必定也使得慈善文化大受伤害。在慈善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本就并不丰富的条件下,种种丑闻的负面影响,往往会产生叠加效应。一些公益腐败的发生,更是让许多热心慈善者伤透心。
  透过这些背景,我们必须要说,中国企业家的慈善事业要上一个台阶,最关键的,还是必须回归慈善的本义。尽管慈善行为可以衍生出新的价值,但其本质就是一种信仰,一种价值上的期许。比尔·盖茨曾云,人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慈善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关爱他人的人性力量超越了资本的自利原则。比之安·兰德等人将对利润的追求视为一种“美德”,慈善行为具有明显的更高的境界。
  从关爱他人出发,慈善事业的矫正功能得以发挥。所谓慈善是财富收入的第三次分配,正是此理。在比尔·盖茨那里,慈善甚至是矫正市场经济缺陷的重要方式,是对资本主义“自利”情结走向极端化的一种纠正。而民间力量为主导的慈善事业,亦成为政府之手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补充。从这里其实也可看出,慈善事业的主体注定是民间的。非政府机构(包括企业界)的努力,将可以同政府力量一起,将慈善的信仰旗帜更高地举起。
  中国的慈善事业必须发展,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本月两位美国慈善家的访华,能够对此产生推动作用,自然为人所欢迎。现在还必须强调的是,在回归慈善的本义之外,在努力走出伪慈善的陷阱之外,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需要制度进一步的激励。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财富阶层更多想着的是移民,是转移财富,这样一片土地又怎能生长出肥沃的慈善文化?
  
(责任编辑:刘玉洲)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7 19:3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