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复习攻略之复习和考试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2 23: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如果你是一位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你一定会为如何复习这么多的参考书而烦恼,特别是如果你准备的时间又比较仓促,那就更使人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笔者当年准备考研,也不是本专业的学生,我当年考研时,也是一方面感到资料匮乏,信息不灵,另一方面,就是面对这么多的参考书觉得无从下手。我准备的时间基本上正好是一年,总的感觉是一定要有计划。

  既然你准备考这个专业,那在平时就要把他当做你的第二专业来对待,保证每天都要学习一些新的专业方面的东西。

  专业课的复习要有计划,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看完第一遍,你准备复习几轮,都要作到心中有数,根据我的体会,至少要保证三轮的复习,第一遍主要是通读教材, 从而在总体上能对这三们课程做一个宏观的把握。第二遍主要是要做一些笔记,从脉络上能够理出一个头绪,第三遍则应抓住重点,需要大量的做一些记的方面的工作,同时应该学习如何组织答题。

  这三轮复习一定要保证,同时也并不意味着三轮复习是相互独立的,在第一轮的复习中也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的看书,不需要做任何的记。三轮复习实际上也是三种学习方法,应交替使用效果最佳。

  2. 现代国际关系史的一些重大问题

  国际关系史现代部分主要是指1917-1945年部分,这一部分由于比较重要,每年的论述题基本上要有一道出自这一部分。比如2000年考题,试述30年代德国扩军备战的历程,以及为什么没有得到制止。

  1999年考题,试述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

  1998年考题,试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性质。

  综合来看,以下问题应引起注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建立问题,以及其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线索,主要矛盾问题。

  2,英国的均势外交政策的表现及发展,以及英国的外交政策。

  3,绥靖政策产生的根源本质以及评价问题。

  4,三十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的发展

  5,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发展

  6,日本的对外侵略历程。

  7,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内部矛盾。

  8,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性质,及瓦解。

  3.考前的专业课复习效果检验

  离研究生考试还有五十多天了,专业课的复习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也许已经复习了将近一年(如果你准备充分的话),那么如何能够检验出你的复习效果呢,有那些东西还没有复习到,那些东西没有记住,也许考研前这一端时间对于大部分考研的学生是一端难熬的日子,每个人都期盼着考试的那一天,从心理上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只是盼望着早点结束。

  确实,对于考研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日夜煎熬,也许这一端时间对于我们而言,觉得无从下手,书已经看过几遍了,觉得再看书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这一端时间,我认为,再看书确实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应该把重点放在你平时所做的笔记上,因为笔记更简练,更为提纲挈领。

  同时,应把以往历年的专业课试题找出来,想一想你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有没有不熟悉的名词,特别是论述题。

  另外,应该有准备的自己模拟几套论述题,可参照以往的试题。比如对一些大跨度的历史时间可以自己总结一下。对历史上一些重大时间要做一些专题性总结。

  4. 关于外交史的复习

  外交史参考书选河南人民出版社这一套书,主要在于这本书涉及的史料非常齐全。

  你感觉到杂乱,这非常正常。这就更显出做笔记的重要了,这四本书的基本事实你还是要掌握的,至于脉络框架你也要参考其他资料,我在前面好像谈到过这几本书。

  至于进度问题全靠你自己把握,不管那一门课要保证自己在考前认真复习三遍,不要小看这三遍哟。

  外交史前两本书要注意一方面把握大的历史发展框架,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一些历史事件。

  至于答题与参考书并无必然联系,关键在于阅读完书以后,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解。

  5. 关于复习进度

  大三下半学期的复习总体而言不用太紧张,因为如果你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进入状态的话,很难保持到考研结束。

  我当时三门专业课基本上每天每们都要保持阅读一定的东西,关键是在于坚持,三门专业课时间上基本上平衡,在考研时一样重要,因为每一门不过都意味着机会的失去,每一分都会增加那的实力。

  基本上要保证中国外交史每天阅读在 50 页左右, ( 指第一轮复习)

  6. 最后一个月的复习策略

  哇!最后一个月了,忙碌的日子终于快要结束了,你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建议,请大家参考。

  1) 保持平常心:想想看,从宇宙的角度讲,人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微小的尘埃,成败真的那么至关重要吗?所以轻松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处于中等水平的时候,真实成就越大。所以,对待考试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2) 注意劳逸结合:这个月节日很多,圣诞节和元旦的时候不妨轻松两个小时,洗个热水澡,换上最好的衣服,和朋友一起吃顿好点的饭菜,到街上走走。另外,最好每天不要熬夜了,你可以11点半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稍微休息半个小时。

  3) 想办法多请假:假如你是在职的,不妨想办法多请一些假!(泡病假也可以)。假如你是在校的学生,期末还有考试,怎么办呢?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想办法缓考!(这个主意可不要随便乱传吆!)。反正一定要抓住重点,一鼓作气。

  4)专业课的复习;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情况,现在不要再看新的书本了,贪多嚼不烂,对于提高你的成绩没有太多的好处!现在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了,将很多以前看过的东西仔细归纳一下,深化一下,总结出一些思想来!

  5)英语的复习:从现在开始,准备10套模拟题,一个闹钟和一个清净的环境,自己进行模拟考试。因为考研的第一门就是英语,英语考得好坏对于你接下来的考试心理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如果你现在的模拟成绩是A,那么我想你正常发挥地话,考试成绩应该在A加减5分这个区间内。

  6)政治课的复习:在看往年的考试题的答案之前,最好自己在纸上简单地写下自己的答题要点,然后仔细对照往年的考试题的标准答案,看看为什么它们是这样解答的,注意其中的得分点。政治考试最忌大而化之。

  这些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也许大家有更好的办法。每个人可能都知道这些经验,但是能否真正实践,却不一定。

  祝愿大家坚持到底,不要放弃,同时掌握好生活的节奏和自己的心态。

  燕园之梦咨询中心 敬上

  7. 对中国外交的新感想——个人浅见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和平与发展”命题的重要性、利害关系和实现顺序是不一样的。多数国家把发展放在首位。但还不能说这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中国人往往习惯于对自身保持一个比较谦虚的态度和低调的估计,但在很多外人那里,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强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相互适应,其中主要是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的磨合,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构成最大威胁(挑战)的是处理台湾问题这样一个特殊的内政事务,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将大大推助中国走向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和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

  如何看待世纪之交总体的国际格局,并对中国外交作出更长远的思考?笔者不揣冒昧,就此提两点想法就教于大家。

  为什么说“我们时代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

  从全球总体情况判断,近几十年国家间经济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各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局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发展。西欧、北美和亚太等地区不仅继续保持在原有基础上的稳步增长,而且增加了增长的“含金量”(如信息、电子、科技等新的含量)。这种质的改进和提升日益成为主要国家抢占新世纪制高点的“杀手锏”。三大地理板块占据了世界经济 GDP 的 85 %以上,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的政治、安全和国际关系格局基本上是稳定和平、没有战争威胁。真正动乱不已、停滞不前的,是那些对世界大势没有多少影响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它们难于构成全局性的导向。这一点是人们形成“当今世界主流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之判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另一重大依据是,世界各主要大国以及那些引人注目的区域性强国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紧张关系,如历史积淀的恩恩怨怨或地缘方面的分歧纠葛,甚至不排除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和次区域性的局部战争,却不存在冷战时期那种关乎全球大局的军事对峙甚至对抗形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估计也不会有彼此关系极度恶化和全面对抗的可能。依我看,各大国国际战略的核心是,一方面竭力使本国在争夺“制高点”的各种战役(科技、经济、军事等等)里,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占领有利位置,另一方面使相互间日益增多的摩擦,保持在一个可以控制的、不致形成大的战争冲突的范围内。当代多种国际协商和合作制度的增强,和西方主要国家对所谓“多边机制”的更多借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新含义。

  总之,对于世界的不同地块和不同国家来说,“和平与发展”命题的重要性、利害关系和实现顺序是不一样的。多数国家把发展放在首位(不论是高科技的发展还是维持温饱的发展),继续推动国际关系向前迈进;个别国家和地区仍处于长期战争和动乱之中,对它们来说,第一位的目标是平息战火和制止残杀。总体大战的缺失并不必然意味着局部战争的消除,“大战打不起来”不等于说小规模战争也从此销声匿迹。事实上,冷战结束后,由于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新干涉主义”引发的地区性冲突和低强度战争反而多于冷战时期,全球总的伤亡人数和难民数量都有增加。即便从“发展”这一特定侧面观察,讲它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之一,也不等于说这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毋宁说它仍是一个有待处理的难题,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不

  能不严肃面对的主要挑战。当今全球南北差距在某些方面的日益扩大,便是发展领域值得警醒的一个事例。

  确定时代主题,是国家在新世纪确定长远规划的基本依据之一。它有助于我们既对各种事态保持密切跟踪与关注,又不为一时一事所动。考虑到历史上有过的深刻教训,任何时候当谈论“和平与发展”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大判断,避免过于偏颇、失之片面。

  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需要仔细评估。我的感觉是,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比较起来前一个面稍大些。很关键的一点是,中国过去 20 年的迅速发展壮大,既奠定了争取更大发言权的基础,但也势必遇到更多碰撞和正面交锋,承担地区及全球责任的外来压力也会增加。

  由于多种原因,中国人往往习惯于对自身的国力、世界位置和影响力保持一个比较谦虚的态度和低调的估计,常常听到的说法是,我们现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资源拥有量尚排在世界倒数多少多少位,我们国内还有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等等。但在很多外人那里,观察角度迥然不同,他们往往倾向于从总量上、总体规模上或问题的基本性质上作出判断,在涉及全球气候变暖、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联合国及安理会改革、重新定位人权话语和非政府组织( NGO )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接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调整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等问题上尤其如此。

  在他们眼里,中国不只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有着博大而独特的文明脉络的亚洲国家,又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的社会主义大国,是世界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发展最迅速的主要大国之一,总之是“一个崛起的强国”和拥有绝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的非西方国家。

  世界近代史也多次证明:第一,任何崛起的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都会出现民族成长与社会分化的许多难题;第二,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势必与旧有的国际和区域格局造成无法预期的碰撞;第三,崛起大国与旧秩序碰撞的结果,既有成功磨合的式样,也不乏火花四溅的先例。可以想见,在可预见的未来,来自方方面面的期待或压力都会以中国人自己不曾预料的幅度和方式增加。亚洲金融危机时有关国家对中国的积极评价(也许在我们看来是过高的评价)和一些要求(如人民币不贬值和给予某些具体援助),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这些年的风雨曲折,都是晚近的例子。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相互适应,其中主要是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的磨合,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世人在新世纪的头几十年将目睹这一阶段的复杂进程。对此,中国人自己不能不有一个更充分的思想、理论和战略准备。

  中国从70年代后期始已远离了所谓推动世界革命的不切实际的目标,专心致志争取自身经济改善和发展,内政与外交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毫无疑问,这种思路和做法在未来一段时期不会、也不应当有大的改变。中华民族不仅需要继续休养生息,更有理由提高生存的质量,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提升到新的档次;国际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的认识和方法也不能不相应调整———无论从哪方面讲,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既定的思路与方针。对现有国际体系实行创造性融入和有选择地进入的外交路线,以及对现有的西方占主导的国际体系实行渐进式改造的长远方针,在今天的中国,有着更广泛的民众基础。另一方面,过去的20年,中国人的主要精力是用于国内事务上,集中解决从温饱到小康的过渡,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无能力大量关注国际事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此相适应,我们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思维也带有某种“保障”或“防范”性的色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人的多方面需求的增强,上述特点的局限性将会逐渐显示出来。

  我曾经分析过,中国外交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恰当处理“保障自身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发挥国际责任”三大目标之间的动态而复杂的关系。

  它又牵涉到国家经济建设的长期目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下一阶段步骤、国防现代化的速度和内涵、中国与主要的国际规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的地区作用和全球利益等方面的多重关系。现在看来,这种关系比原先预料的更复杂,含有更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没有经济发展,没有国防现代化,中国是立不起来的。但这还不够,我想补充的是,没有最高决策层视野宏大和深思熟虑的通盘规划,没有各部门(尤其是军事、外交、经贸等关键部门)相互间的认真协调和深刻谅解,没有国际问题学界和社会众的积极参与或支持,这种复杂关系是很难处理妥当的,最终也将延缓中国的成长。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构成最大威胁(挑战)的是处理台湾问题这样一个特殊的内政事务,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等等)。它的确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无论从其解决的复杂困难程度、影响的广泛深远程度均无其他问题能及。问题的根本性质在于,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不会是一个处于***状态的国家;同样,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也会是一个办事负责任的大国。台湾问题的解决,确实是关乎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国际形象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将大大推助中国走向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和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处理不当,则有可能使中国重新陷入一种不确定的情景之中,令中华民族重陷危机。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有智慧和技巧,还需要巨大的负责感、勇气和创造精神,以此去开创一个伟大的历史与时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11-25 15:47:50 | 只看该作者
<P>啊 啊毫安拉</P>
<P>好好啊好 啊啊  好好好好!!!!!</P>
<P>毛主席 大力表扬你  </P>
<P>有志青年  中国的命运在你们的手里了!!!</P>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5 16:33:12 | 只看该作者
<P>你的满意就是我的目标! </P>
<P>       以后还会尽量做的更好!!!!!!!!</P>
<P>感谢2楼的支持!!!</P>
<P>     请问是07年考国关专业的吗?</P>
[em02]
4#
发表于 2005-12-3 23:58:5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40天就考试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9:37:43 | 只看该作者
    祝你成功!
6#
发表于 2005-12-20 04:05:38 | 只看该作者
恩,很有见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3:39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