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专业:伦理学<BR><BR>考试科目:伦理学原理<BR><BR>一、概念解释:(共36分,每题6分)<BR><BR>1、 社会公德<BR><BR>简称"公德".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主要指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务,尊重他人人格,救死扶伤,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公德与私德相对.前者是指同集体,组织,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后者是指同私人生活和交往有关的道德.但两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可相互影响和转化.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并把尊重社会主义公德列为公民的义务.<BR><BR>2、 道德冲突<BR><BR>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和决定时面临的矛盾状况.社会矛盾在道德领域的特殊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同道德体系要求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同一道德体系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在面临前一种冲突时,表现出道德主体依据何种道德观来选择行为;在面临后一种冲突时,则要求按其内部的道德价值等级(如社会义务高于私人义务)合理地进行选择.<BR><BR>3、 企业伦理<BR><BR>亦称"公司伦理".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指以企业为行为主体,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理内外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其时间的总和.属于"经济伦理"的中观兼及微观部分.把追求自身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确立"以义导利,义利统一"的伦理理念.并要求企业遵守诚信,平等,正义,互利的伦理原则和各种市场"游戏规则",以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伦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及如何更合理地处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各种关系,防止企业腐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都已成为企业伦理的重要内容.<BR><BR>4、 道德人格<BR><BR>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亦即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和品格的总和.伦理学从善和恶、高尚和卑下的分别上看待个人人格之间的差别,因而其人格概念也就是道德人格的同义语。<BR><BR>道德人格,就是具体个人的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道德人格标示着个人的道德性,同时也标示着整个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人性的标志。道德人格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BR><BR>5、 伦理关系<BR><BR> 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表示可进行道德评价的社会关系类型.与"道德关系"等同.在这个意义上与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一样,都是社会关系的一个具体方面.但其特殊性在于,存在着相应于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却不存在相应于伦理关系的伦理活动;伦理关系渗透并存在于诸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一切正在"活动"着的具体社会关系之中,并使之拥有价值属性,成为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关系.<BR><BR>6、 道德内化<BR><BR> 道德观念和律令内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自觉遵守和维护,表现在自律和良心上.自律,德国康德用语.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律令而行事的道德原则.与"他律"相对.他认为每个理性者都有自己颁布律令的能力,这种自己颁布律令的能力即自律.自律的能力表现为道德的良心,并相信别的理性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目的行事,而不把别人当作利用的手段.这种观点具有人道主义的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特征.<BR><BR>二、简述题:(共54分,每题18分)<BR><BR>1、 试论道德义务。<BR><BR>(一) 关于道德义务问题的争论<BR><BR>〈1〉宗教伦理学从神的意志方面来规定道德义务的本质,把道德义务说成是神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2〉理性主义者从人的先验理性来看待道德义务的本质,把道德义务说成是理性的声音、理性的直观。〈3〉快乐主义(或幸福主义)则从人的欲望、人的快感的本能来界定道德义务的本质,把道德义务说成是人自身的某种需要的产物。〈4〉伦理学史上对道德义务问题论述得最详细也最有影响的,是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康德强调人的行为的纯义务性,并把这种义务视为先天综合的,自名自证的和至高无上的,因而道德义务的命令(善良意志的命令)就成为人的道德行为的绝对命令,人尽义务是“为义务而义务”。<BR><BR>(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义务的理解。<BR><BR>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道德义务的他律性,认为这种他律性是社会关系、道德关系及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强调道德义务的自律性,这里的道德自律不同于良心的自律,而是义务的自律,即一种高度的道德责任感。 <BR><BR>2、 试论爱情婚姻道德。<BR><BR>(一) 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各自的特殊内容和形式,并从不同反面深刻地影响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因此,研究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便成为论理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BR><BR>(二) 爱情的道德内涵。爱情具有五个基本特征:①爱情包含性欲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性欲;它是经过社会文明所进化的美好感情。②爱情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现象。③爱情是高尚的道德感情,爱情内涵着道德性,它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高度,使人更强烈地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责任感。④爱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⑤爱情在两性关系中具有巨大的能动性。<BR><BR>(三) 婚姻的道德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分析,合理的进步的婚姻关系应该以爱情和义务的统一为道德基础。①婚姻家庭是包括人们爱情生活在内的特定的共同体,婚姻家庭需要爱情为自己存在的道德基础因素之一。②在现实的道德关系中,义务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因素。凡是在人与人发生一定联系或关系的地方,在有共同的生活和活动的地方,都有义务存在。义务和爱情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补充和辅助。<BR><BR>3、试论网络伦理的构建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BR><BR>三、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BR><BR>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道德建设。<BR><BR>2、论道德行为中动机与效果的关系。<BR><BR>(一)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康德是动机论的最著名的代表。在动机和效果的问题上,他明确主张,对一个行为的评价根据,只能是他的“善良意志”。康德特别强调,一个行为之所以被称为善的,能够有道德上的价值,唯一的根据,就是因为它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与效果论是对立的。<BR><BR>(二) 边沁和密尔,是效果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他们从功利目的出发,认为一切行为的道德价值,最主要的是要看它能否对人们产生快乐和幸福,即产生对行为者有利的效果。一般来说,功利主义者都否认动机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BR><BR>(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道德评价上,既反对单纯动机论,也反对单纯效果论,而是主张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论。<BR><BR>〈1〉 动机和效果是不可分割的。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中,包括从一定动机出发,去达到一定目的的努力,是人的道德行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BR><BR>① 动机(包括意图)是个体在行为前的欲望、动机、意图、情感、信念、理想的综合,是道德行为的思想动因。任何一个道德行为,都必然有其特殊的动机。动机总是同人的利益和需要想关联的。在这里,利益和需要并不仅仅是物质的,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从一个道德行为来说,动机是行为的出发点,是行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动机也就不可能有效果。<BR><BR>② 效果,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一般来说,在伦理学上,当它与动机联系起来考察时,它主要指一个道德行为在特定场合下所造成的后果,指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一种对他人或社会有益或有害的客观事实。动机是属于主观方面的范畴,效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及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道德行为,都必要要有效果。<BR><BR>〈2〉 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下的道德评价。在道德行为中,时常遇到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情况,如好动机产生坏效果,坏动机产生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道德评价?<BR><BR>① 要充分重视实践的检验作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说的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特别强调行为者的实践在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中对行为的检验作用。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动机不但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受到检验。<BR><BR>② 要特别强调,一切道德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好的效果。<BR><BR>③ 一切从恶的动机出发的行为,包括所谓歪打正着的行为,都不能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B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