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国际关系的早期著作,主要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实际的咨询,而不是对国际关系作概要的、抽象的分析。如中国孟子、韩非子的著作,中世纪意大利但丁的《论世界帝国》和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君主论》。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例外,但它同样是描述性的而非分析性的。十七、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的外交回忆录、军事战略研究和国际法著作,大都也没有系统地、客观地分析各国政府的对外行为,尽管有些学者把“均势”当作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来研究和对待。许多哲学家、国务活动家和法学家热衷于设计革除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弊端的美好蓝图,如格老秀斯、边沁和康德。
因此,我们可以说,上述这些作家只是提供了关于国际政治的零碎而不系统、片面而不完整、主观而不客观的理论描述与分析。根据马丁·怀特的分类,二十世纪以前对国际关系进行理论性思考人大体可分为五类群体:国际法学者;和平主义者;国家利益论者;政治哲学家和政论作家;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参见巴特菲尔德和怀特:《外交研究》第18-20页)。当然,还应包括历史学家,如德国历史学家赫伦(D. Hereen)和德里奥(Ludwig Dehi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