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课论”的实质与荒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8 16:4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size="3">&ldquo;补课论&rdquo;的实质与荒谬</font></p><p><font size="3">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家理论家向来反对列宁、斯大林创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向来反对中国毛**同志领导的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直都伴随着反对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直伴随着他们的诋毁,诽谤和污蔑,这是事物发展曲折性表现出的一个侧面。</font></p><p><font size="3">为了达到目的,资产阶级御用学者们可谓用尽心思,炮制的一些蛊惑人心的理论,可是就是经受不起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充其量只不过成了反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注脚而已。但是,现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正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的人,对马列主义有那么一知半解就动辄批判现实,同时一些领域也出现一股全盘否定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的风气,这值得认真注意和警醒,因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听任这股潮流泛滥,后果会十分严重。所以,正确对待现在流行的&ldquo;补课论&rdquo;,正确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了。</font></p><p><font size="3">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近来,一种流传甚广的理论就是&ldquo;补课论&rdquo;,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进行资本主义的补课。其论据,据说是:现在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前都是经济文化落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不该发生的,所以社会主义革命是&ldquo;早产儿&rdquo;,社会主义建设是&ldquo;畸形儿&rdquo;。这就是典型的&ldquo;补课论&rdquo;的论调。</font></p><p><font size="3">&ldquo;补课论&rdquo;主要论点是:因为&ldquo;早产&rdquo;而建立的过去和现在的社会主义是&ldquo;传统社会主义&rdquo;,是畸形的&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私有制和西方市场经济才是万能良药。</font></p><p><font size="3">&ldquo;补课论&rdquo;者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历史还没有认真了解就慌忙地痛下杀手,先入为主地进行否定。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对计划经济的全盘否定,对西方市场经济万能论和私有制驱动力的迷信,本质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font></p><p><font size="3">其实,他们的所谓理论根本不是什么&ldquo;创新&rdquo;和&ldquo;发展&rdquo;,也不算是什么&ldquo;新见解&rdquo;,而恰恰他们的资本主义祖宗几百年来一直敦敦教导的。的确,像中国,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前的状况,都是&ldquo;经济文化落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rdquo;。这是谁都没有否认的事实。</font></p><p><font size="3">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进一步想想,难道历史上发生的这一切都是错误吗?马克思何曾说过社会主义革命能且只能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最成熟的国家发生?资本主义在它链条最薄弱,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或者各种革命条件已经具备的地方发生断裂,为什么不可能呢?</font></p><p><font size="3">历史是活生生的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决不是用脑袋中的观念推算演绎出来的,理论要从属于历史,而不是历史必须符合理论。</font></p><p><font size="3">放眼世界,难道只有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果中国比美国落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年,就只能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年后进行社会主义?美国如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就只能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99</font>年进行?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只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美元才能进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999</font>美元就是&ldquo;早产&rdquo;了?</font></p><p><font size="3">陷于什么数据和理论不可自拔,忽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作用,无视该国该地的历史与现实就贸然下结论,这难道不是的教条主义者的嘴脸吗?</font></p><p><font size="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等伟大的导师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他们集中人民的意志和把握历史的规律,创造了豪迈的历史。他们是把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完善结合起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领导业绩和经验。他们的思想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font></p><p><font size="3">列宁早就从理论上粉碎了&ldquo;补课论&rdquo;这种可笑而又有害的论调。他在《论我国革命》中说:&ldquo;俄国生产力好没有发展到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rdquo;第二国际的一切&ldquo;英雄们&rdquo;把这句话奉若至宝,一唱三叹,洋洋得意。可是他们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完全忘记了导师的后面的教导:既然如此,&ldquo;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rdquo;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领导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宏伟大业,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毛**同志和列宁的见解相同。他不仅从理论上并且在实践上适时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这都是万众瞩目的事实,是让不发达国家短时间主导自己命运开创崭新历史的伟大实践。</font></p><p><font size="3">马克思曾经预言,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代替。但是他没有说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在资本主义最成熟,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发生。他展望了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榜样作用,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在可以回顾的历史中,我们会发现:原本落后的沙皇俄国转变为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榜样作用自不待言。马克思根本没有说过资本主义不甚发达的国家就不能和不应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现在的情况是社会主义恰恰在东方资本主义只有一定程度的国家里。</font></p><p><font size="3">难道仅仅凭借这就可以武断地论断这是违背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吗?完全不能这样说。根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世纪已经出现的情况,也许资本主义的链条首先从薄弱的环节断裂,这反而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者完全没有必要依据资本主义是否高度发展来束缚自己的手脚。</font></p><p><font size="3">社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其原因是复杂的、深刻的,是各方面条件具备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合力的结果。这其中有主导因素,但没有唯一因素。</font></p><p><font size="3">从我国和俄国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来看,当各种矛盾集中,主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革命就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我们高兴也罢,敌人痛骂也罢,革命是必然要爆发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把革命发生完全寄托于经济发展水平,把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无限扩大,不愿意承认其他的因素尤其是人民群众主动精神的人,不过是庸俗的唯生产力论者和机械唯物论者罢了。</font></p><p><font size="3">列宁曾经明确指出,要使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只要具有像革命前俄国那样的中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就可以。用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和苏联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战无不胜的力量。</font></p><p><font size="3">综观社会革命的历史,我们完全可以更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我们承认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生产关系的相对的反作用。历史往往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改造旧的生产关系,而是先造就新的生产关系,才能新的生产力充分发展。</font></p><p><font size="3">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来看,就是如此。</font></p><p><font size="3">从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来看,并不是最发达的奴隶制罗马产生了封建的生产因素,恰恰是不发达的日尔曼族首先&ldquo;发明&rdquo;了封建制度,并且这些&ldquo;蛮族&rdquo;造成了罗马的灭亡。</font></p><p><font size="3">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来看,并不是由封建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国等几个文明古国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在欧洲这样封建制度不健全的地区。即使在欧洲,也不是最先开拓海外的西班牙最早,而是英国抢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font></p><p><font size="3">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世纪开始的。革命前自然具备了革命必要的经济前提。事实上,英国的农奴制度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世纪末就开始逐步瓦解,这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圈地运动达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成长,工场手工业已经相当繁荣,商业势力应景扩展到海外。但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还不占主导地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60</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月,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选举中胜利,与专制制度的斗争进一步激化了。以后,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复杂的复辟和革命,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89</font>年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但是这一革命仅仅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还不是就证明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可以进行革命的程度了。一百年以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才使英国的生产力获得了大发展,才使英国成为大机器工业的发源地。众所周知的瓦特的蒸汽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明的。这正是论证和说明:英国的革命,就是先在矛盾激化的基础上爆发了,先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创造了新的生产关系,才能出现生产力的跃进。</font></p><p><font size="3">如果依照某些人的见解,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革命因素的唯一标准,列宁是绝对不应该发动十月革命的,他必须等到落后的俄罗斯达到最发达的标准才行,那就不会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世纪这段历史了。</font></p><p><font size="3">如果我国也按照这些人的看法,则应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少等一百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让人民在三座大山下再&ldquo;忍受&rdquo;几辈子,让资产阶级充分的发展和富裕起来,然后人民群众再自然地&ldquo;享受&rdquo;社会主义,而不必付出流血牺牲。</font></p><p><font size="3">这难道不可笑吗?在历史问题上做文章,实际是为了借古讽今,或者叫指桑骂槐。在一部分人鼓吹西方私有制,妖魔化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居心何在。</font></p><p><font size="3">他们认为早产的社会主义&ldquo;畸形发展&rdquo;而建立的&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在冷战的竞争中失败,就断言&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一无是处。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和发展,就以为私有制在这些地区复辟,万寿无疆了。他们高兴得实在是太早了,笑得也太没有道理了。</font></p><p><font size="3">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我国,苏联的发展速度可以明证。如果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的经济发展数字的简单对比,就可以宣告,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苏联是进行社会主义试验最长的国家,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就能看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p><font size="3">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28</font>年,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28</font>年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5</font>年大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年时间,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管用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西方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何况苏联是面临很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乎是重新建国。</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16:50:2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而且,最值得一说的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ldquo;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rdquo;,在这一点上,资本主义国家是望尘莫及的。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早在<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9</font></span>年前后,苏联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问题。但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全盘否定,实在是没有起码的客观的科学态度。<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p><font size="3">我们还可以回顾另外一段历史,即:苏联没有考虑自己的国情,没有坚持马列主义而进行的&ldquo;改革&rdquo;的历史教训。</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8</font></span>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私有制,<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span>月<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span>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和<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非垄断化<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非国有化<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及<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私有化<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的方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种取消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实行生产资料<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非国有化和私有化<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的所谓的<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完全的市场经济<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反而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由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据资料显示,<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6--1988</font></span>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span>年下降到2﹒64%,而<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span>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国民收入增长负10%。二是财政赤字、货币发行、通货膨胀失控,内外债务大幅度增加。<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5</font></span>年苏联财政赤字是<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span>亿卢布,而<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span>年达920亿卢布。为了弥补赤字,银行大量发行货币,进而导致高通货膨胀,<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8</font></span>年通货膨胀率达8﹒4%,<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达到20%。与此相联系,内外债务则大幅度增加,<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span>年内债达<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0</font></span>亿卢布,<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达<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0</font></span>亿卢布。同期外债由<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60</font></span>亿美元增加到<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0</font></span>亿美元。三是消费品市场供应恶化,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到<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span>年苏联市场供应的<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0</font></span>多种基本消费品中,<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font></span>%缺货;在<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span>多种食品中,<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0</font></span>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票供应、凭身份证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9</font></span>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100</font></span>万人,占总人口的<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span>,<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0</font></span>年达<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span>,失业人口达<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span>万人。由于经济改革的失败,使苏联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更加尖锐、复杂,从而直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font></p><p><font size="3">苏联曾经依靠&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的力量,支撑着超级大国的强大国防实力,向全体人民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私有化却促使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工业科技和国防力量严重衰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瓦解。由此可见,大规模推行的&ldquo;休克疗法&rdquo;,将导致难以逆转的历史性恶果。两相对比,难道我国实行私有化就能避免苏联人民的困境吗?</font></p><p><font size="3">可见,西方市场经济是西方美丽的谎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一定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遵照马列主义基本原则。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不是只有&ldquo;发达资本主义国家&rdquo;这个名词,所谓发达资本主义只在全世界不到<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span>的人口中取得了成功,而它建立在对全世界市场的垄断和占有,建立在对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剥削上,在<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span>世纪的今天,无论炮制多少什么&ldquo;理论&rdquo;,都不能使这种剥削制度合理化。</font></p><p><font size="3">应该说,任何理论的存在都有其产生的土壤和存在的价值,但绝对不是任何理论都有的进步意义。</font></p><p><font size="3"><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span>年代尤其是冷战后,美英大肆鼓吹的私有化浪潮,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和谋求私利的目标,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至今难以摆脱困境。一方面,苏东人民的巨痛还在持续,一方面,第三世界经济整体上逾加凋敝,不平等的经济秩序还在继续。无视这最大的现实,却要为西方的种种经济等理论歌功颂德,可见,这部分人代表的不过是一股历史的逆流,就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来代替社会主义公有制。</font></p><p><font size="3">&ldquo;补课论&rdquo;的流传,决不是偶然,它不过是&ldquo;爱资病&rdquo;患者拒绝社会主义,试图从根本上取消社会主义政权的合法性,复辟资本主义的借口罢了,这样的演出过去已经表演很多,将来也将叫嚣下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科学都是为一定人掌握为一定人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ldquo;创造&rdquo;历史倒退。反潮流的东西大量涌现正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的插曲。</font></p><p><font size="3">尽管上世纪末社会主义出现极大的挫折和反复,但是只要温习一下历史的进程,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真正的社会革命,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帆风顺的局面,都是充满了复辟与反复辟,革命与反革命的反复斗争才得以确立。何况,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其性质是要清算私有制,实现社会公正,它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任何革命。怎么能设想不经过反复交锋就能天下大同呢?客观的看,国际范围的阶级斗争依然存在和尖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变化就可以下结论的。两者的并存与斗争将是长期的,持久的。</font></p><p><font size="3">在理论和思想上,尤其要正确对待&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粉碎全盘否定的错误思潮。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既不能同意西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和御用学者对&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的评价,也不能同意社会主义的叛徒之流者对&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的评价。</font></p><p><font size="3">面对&ldquo;补课论者&rdquo;,我们主张,评价现有的或者历史的一切事物,都要正确的方法论做指导,否则就是南辕北辙:</font></p><p><font size="3">第一,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立场上来评价&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年轻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实际上就是按照马列主义的指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规律和方式的历史,这中间必然有一定范围的错误甚至是很大的错误。但是,面对失误造成的损失,要分清,这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维护广大人民利益而犯的错,还是为了削弱社会主义,为了剥夺人民利益而产生的恶果,列宁主张在判断事物时要分清&ldquo;为了谁&rdquo;这个问题,这是真知。历史尽管属于过去,但是永远和现实相联系,苏联是建筑在落后而又侵略成性的俄罗斯帝国基础上,诞生在世界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扼杀中,经历了<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span>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和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带有过去的历史遗留问题。错误不在于苏联实行了社会主义,而在于把旧思想嫁接在了&ldquo;社会主义&rdquo;的名目下。尽管离开&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的形成已有大半个世纪,而且作为&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的典型代表的苏联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被颠覆,再来评价&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依然有重要意义。回忆历史是为了现实,是为总结历史教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而不是搞垮社会主义,更不是幸灾乐祸,事后诸葛。为社会主义国家遭到颠覆,为私有制复辟而幸灾乐祸甚至弹冠相庆,自鸣得意,决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是为人民负责的人。</font></p><p><font size="3">第二,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必须把&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切忌从现在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出发进行评价。同时,必须全面地分析&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既看到成绩、正确的一面,又看到错误的一面。切忌只看一面,忽视另一面。&ldquo;一叶障目,不见泰山&rdquo;固然不对,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符合自己既有结论的材料故意视而不见,更是不对。同时对这两方面必须分清主次,简单地罗列这两方面的材料而不分析哪一方面是主流,哪一方面是支流,貌似&ldquo;全面&rdquo;、&ldquo;公正&rdquo;,实际上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因为辩证法认为,一个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总有一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才决定事物的性质。这点都不能认识,只能陷于各种社会理论海洋的迷茫。</font></p><p><font size="3">第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是向西方&ldquo;投降&rdquo;,同样是不能认清事物本质的做法。</font></p><p><font size="3">我国确实是在改革开放和调整经济制度,逐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是,这完全不能说是什么资本主义复辟或者向资本主义&ldquo;投降&rdquo;,只看到表面一些相似的地方就断然下结论,是没有正确认知和科学分析能力的表现,是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采用&ldquo;市场经济&rdquo;,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雷池,关键是看其从属于什么基本社会制度下,为什么人服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恰恰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在完善社会主义,要是把这些举措看作是资本主义的胜利,那实在是痴人说梦。因为,我们的改革的前提,出发点和归宿,和资本主义的主张都有天壤之别。</font></p><p><font size="3">第四,要反对对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妖魔化。</font></p><p><font size="3">妖魔化国有企业,把一切能想到的肮脏的词汇都抛给国有企业:技术落后,官员腐败,产品低级,先率底下,没有竞争力等等,把其中的工人都污蔑为&ldquo;廉价的劳动力或者是没有竞争力者&rdquo;。这是一些人的特长。其实,这样的见解没有意义。建立国家后直到现在,正是一些&ldquo;精英&rdquo;们恨之入骨的&ldquo;效率低下&rdquo;的国有、集体企业,以撑起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和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为己任,仅用数十年建立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经济基础。也正是共和国第一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阶层劳动者&ldquo;献了青春,献子孙&rdquo;的奉献精神和斗争精神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是国家的财政支柱,建立的目的是维护大数人的利益,它的瓦解不仅是经济的衰退,更意味着国家丧失凝聚力,国防建设失去强大的物质基础,党丧失存在的阶级基础,科教、文化和社会保障失去国家经费来源,自然会秧及不念养育之恩却鼓吹私有化的学者。妖魔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妖魔化国有企业,这都是以点带面,把伤风感冒说成是不治之症。无视如此宝贵的财富,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才是最没有经济头脑的人的思维。</font></p><p><font size="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人民即使是遇到了再大的风险和困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只能加强,社会主义信念也只能加强,党和人民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不能干出让别人为自己的伤口撒盐,还要感谢别人这样可悲的事件。</font></p><p><font size="3">几句谚语勾勒出一些人的本性:</font></p><p><font size="3">第一,强扭的瓜不甜。正是一些&ldquo;学者&rdquo;&ldquo;理论家&rdquo;们无视祖国的历史与现实,无视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与不易,无视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更加辉煌的未来,强行把不符合人民利益和党的宗旨的一些什么西方垃圾理论硬说成是我们的灵丹妙药,结果只能是让人民吞下苦果。</font></p><p><font size="3">第二,纵火者喊救火的声音比谁都响。正是一些妄图改写历史,侵害人民利益的人口口声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为自己为民请命,自封&ldquo;社会精英&rdquo;,<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ldquo;民主楷模&rdquo;,自以为是,声音比谁都响,实际上干着背弃人民的勾当。</font></p><p><font size="3">第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正是一群&ldquo;西方自由经济原教旨主义者&rdquo;掌握着话语霸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依然癖性不变,本性难移,过去一直在,现在一直在,将来也一直蛮横地在空虚错误的理论舞曲中自鸣得意地跳舞。其实&ldquo;补课者&rdquo;们迫切的需要就是自己补社会规律和历史常识的课。</font></p><p><font size="3">应该明确,讨论社会主义革命是不是&ldquo;早产&rdquo;,讨论&ldquo;斯大林模式&rdquo;是不是促进生产力,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如何建设自己的国家的现实的政治问题。破除一些错误的理论,吸取历史的教训,可以教育人民更好的珍惜自己的所有,用自己的力量,堂堂正正地相信自己的选择。推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依据。当然,我们要借鉴人类宝贵的文明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先进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正确进行&ldquo;创新&rdquo;。</font></p><p><font size="3">在马列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ldquo;三个代表&rdquo;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胡Jintao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正在建设真正造福全民的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不断创造奇迹,世界人民也将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进一步联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迎接新的胜利!</font></p><p><font size="3">这将是发生在未来的现实!</font></p><span><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span>
3#
发表于 2005-11-28 21:50: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22:2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