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伊拉克印象]人人都是侦察员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7 14:3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石岳文



        很早以前就在老朋友唐师曾的书中知道伊拉克严禁拍照的故事,当时我还半信半疑,心想我又不拍你的敏感设施,有什么不成的。但我到伊拉克工作一年多的实践却验证了唐老鸭的话,伊拉克真的不让随便照,许多阻止你的理由听起来近乎荒唐可笑。一年下来,我手里的那台美年达都快生了锈。 伊拉克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像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太阴历、圆周率、四则运算、一周360度、七天一周制,1小时60分,1分60秒以及犁、战车等都是伊拉克人发明的。在伊拉克,文化古迹比比皆是,巴格达的许多广场、雕塑、宫殿等现代建筑也无不渗透着古代文明的芳香。但奇怪的是,游人不能随便在这些名胜古迹前合影留念,要想拍照,必须先请示随时出现的“有关人员”。我经常陪同国内来的朋友参观,但每次都为拍照问题犯难。巴格达最漂亮的建筑当属两伊战争烈士纪念碑,它座落在底格里斯河东侧,形状像一颗一分为二的心,远看则似两瓣绿色的水蜜桃矗立在一片原野中,格外醒目诱人。每次来这里参观,门口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都要问:“有照相机吗?”你说没有,便畅通无阻,你说有就得先拿出来请示一番才准许进入,有时他还要亲自“陪”你观光。要是你装傻充愣,明明带着相机却说没有想蒙混过去,你再拍照麻烦就大了,准把你的胶卷没收曝光不可。 巴格达的标志性建筑是萨达姆塔,该塔原高112米,1991年曾被多国部队摧毁,但仅仅一年多后,伊拉克人民就在原地建起一座比原塔还高一倍的新塔,并在塔顶开设了供300人同时用餐的旋转餐厅和咖啡厅,供游人观光消闲。我第一次去吃饭时,很想居高临下拍一张巴格达的全景图,可刚下车,警卫就把我的相机给收了。这里的规定是吃饭欢迎,但相机、望远镜、摄像机绝对不能上塔。理由是塔内有专业摄影师负责拍照,一张照片一个多美元,还不能自己选背景,因为没准儿你就等着餐厅转到总统府和情报局等要害部门前才按动快门。只有伊拉克的摄影师才能把握分寸!有一次,我偷偷地把机器带到了塔顶,可刚一上去就发现有人跟踪,一个小子穿着一件米黄色的风衣上蹿下跳地跟着我们跑,我一看他,他就故意把脸转到别处。就这样,我始终也没敢把家伙露出来,因为我真怕他腰里的真家伙走火。 巴格达著名的阅兵广场十分壮观,阅兵等重大庆祝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广场的东西入口是一座雕塑,上方是萨达姆总统的巨手紧握两把交叉的宝剑,底座是两伊战争中伊朗战俘的头盔实物。这一建筑既雄伟威严又极具艺术性,是游客的必访之处,可我去了好几次都没拍出一张好照片,因为守卫广场的共和国卫队只准许我朝背光的西侧拍,广场东侧因能看到总统府和主席台,所以绝对不能入镜头。我说尽好话,请示了N个军官也没用,听到的答复只有“Sorry”。 不仅在“国家要害部门”如此,在名胜古迹区也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在著名的巴比伦废墟遗址,除了一堆堆破砖旧瓦透出远古的辉煌外,最漂亮的一处景观是80年代修建的总统官邸。从外表看,它完全是仿照古典建筑的风格而建,位置正在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后面,但我去了两次都没能拍到“她”的倩影。一进门,就被管理人员告知:游人绝对不能拍这座建筑,那要犯法的。还有一次,我去了离此处不远的亚历山大古剧场,为国内即将来访的艺术团查看剧场和舞台。陪同人员指挥我拍这拍那,就是不让拍位于舞台对面观众席上方的声光控制室。我问陪同为什么,他也说不上来,只好说这是规定,就是不能拍,没有为什么。 美好的景色不让留影总觉得遗憾,但说不能拍就不能拍,绝对不能偷拍。据说数年前有一位华人在疾弛而过的汽车里偷拍了一张照片,没走多远就被长着天眼的警察拦住汽车,当场曝光胶卷才放行。一名BBC记者曾偷拍了一张总统府的照片被发现,结果被活活处死。今天,在伊拉克不能随便拍照似乎已是一条尽人皆知的法律,即使在公园、欢庆场合也不例外。因为到处都是监察员,到处都有注视你的眼睛。 有一次我乘飞机去巴士拉旅行,起飞前我忽然想拍一张伊拉克空姐的照片留作纪念,可相机刚举起来,坐在我前排的一名旅客就严肃地警告我:“飞机上不能照相。”我实在想不出这人怎么后脑勺也长了眼睛。去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我和朋友去河边散步,走累了就坐在岸边背对河水聊天,一个小个子“好心人”突然停在我们面前,悄声细语又郑重其事地说:“先生,请你们不要看对面的别墅。”我很惊奇,戏谑地反击说:“不是我要看,而是它跑到我的眼睛里,为什么不能看?”他的回答差点儿让我乐死:“因为对面房子里有女人。”我不服气,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在看别墅中的女人呢?”他说他觉得我们看的方向不对,好像眼神也不对。“那我往哪儿看呢?”我故意又问。他的回答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可以往河里看,但眼睛不能了望河对岸建筑。”我再问为什么,他不耐烦地说:“没有为什么,不能看就是不能看。”此事过了好几个月,我才明白为什么只能看河水,不能看两岸,因为对岸茂密的林子深处就是总统府,当然不能随便看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00:5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