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1: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冷战中的国际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苏美英法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国际危机。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由于各占领国都力图把对德国的处置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战后在德国问题上的斗争十分激烈,而柏林问题成为斗争的焦点。从1946年末起,在德国问题上的斗争日趋尖锐。1947年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合并英美占领区,阻挠就德国统一问题和缔结对德和约问题达成协议。筹划在西占区成立德意志国家,实行币制改革,加深德国的***。苏联一再提出抗议和反对,在苏占区和整个柏林发行新货币,对此,美国在英、法两国同意下将其货币改革扩大到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切断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对苏占区实施交通和贸易限制,向西柏林空运物资。柏林局势一时十分紧张。由于双方都不愿诉诸武力,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妥协,1949年 5月12日解除对柏林的封锁。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为两个城市。         
第二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苏美英法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国际危机。1958年苏联建议取消对柏林的占领制度,使西柏林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一个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要求西方在 6个月内达成协议,否则苏联就把西方在西柏林驻军人员通过民主德国的过境控制权移交给民主德国。西方予以拒绝。1959年 ,在日内瓦召开苏美英法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和柏林问题,毫无结果。赫鲁晓夫访美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戴维营会谈”,双方达成就柏林问题恢复谈判的谅解。随后,美苏商定1960年 5月16日在巴黎召开四国首脑会议。由于U-2飞机事件,首脑会议和艾森豪威尔访苏均被取消。美苏两国首脑在维也纳会晤,会谈仍无任何结果。8月华沙条约各国党中央第一书记在莫斯科*会,声明:如西方不愿签订对德和约,华约各国决定单方面与民主德国签订和约。 1961年8月13日,东德在沿东西柏林分界线修筑“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边界。美国士兵通过东德检查站增援西柏林。接着,双方互相以核武器试验进行威胁。当危机达到高峰时,赫鲁晓夫态度软化,撤销了“六个月的期限”,从而结束了这次持续 3年多的“柏林危机”。 苏美英法四国西柏林协定1971年9月3日,苏、美、英、法四国签订的协定。包括三个部分,还有九个附件。正式文本没有标题,苏联称为《西柏林协定》,西方则称之为《四大国协定》。在这个协定中,苏联不再坚持取消美、英、法三国在西柏林的占领制度,表示:“柏林西区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的平民与货物过境交通将畅行无阻。这种交通将得到便利,以便按最简单而迅速的方式予以实行,并将享受优惠待遇。”这就意味着苏联向西方国家保证,对西柏林和联邦德国之间的交通负责,今后再也不进行限制和封锁。协定规定: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也不属联邦德国管辖。但在附件中又规定,在不涉及安全与现状的条件下,联邦德国“可以对西柏林常住居民实行领事服务”,联邦德国“缔结的国际协定和协议,根据规定的手续可扩大应用于柏林西区”。联邦德国“可以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代表柏林西区的利益”。  
朝鲜战争即冷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第一次热战。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苏商定以北纬38度线为两国分别接受日本投降的临时军事分界线。1948年, “大韩民国”和朝鲜成立。朝鲜形成南北***的局面。双方都力图统一半岛。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声称朝鲜破坏和平。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占台湾海峡,加强在菲律宾的美军,增加对侵越法军和越南保大集团的军援。朝鲜内战迅速变为美国的侵朝战争。战争开始朝鲜人民军迅速向南推进。把美李军驱至釜山一隅。1950年9月,美军从朝鲜中部仁川登陆,扩大了侵略战争并越过三八线,逼近鸭绿江边。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邀跨过鸭绿江。把“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共歼敌20余万,迫使美军转入战略防御。双方出现了边打边谈的局面。美国毫无诚意,一再企图以谈判掩护其军事进攻,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在谈判中屈服。朝中方面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谈判期间,美方不断发动军事攻势,进行所谓“绞杀战”,企图切断朝中运输线。1953年 5月朝中军队发动攻势,取得了胜利。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中人民取得的辉煌胜利,戳穿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斗志,充分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增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地位。但中美关系持续恶化。朝鲜半岛仍然处于紧张状态。
u--2飞机事件u--2飞机是美国进行间*活动的高空侦察机。对苏联的侦查是从1956年开始的,但苏联早已察觉。1960.5.1.空军中尉鲍尔斯执行侦察任务,飞行路线是在巴基斯坦的巴沙瓦机场起飞,任务是侦察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发射架上的火箭,咸海以东的火箭发射基地还有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的海军基地。当飞机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时,苏联火箭部队击中了鲍尔斯的侦察机。鲍尔斯跳伞被俘。飞机才还在莫斯科进行展览,美国矢口否认这是间*侦查行为。在国内压力下,赫鲁晓夫采取强硬态度,并以确凿事实揭露了美国的谎言,美国又改口在核时代进行间*侦查的必要。这个事件给即将到来的巴黎首脑会议召开蒙上了阴影。
《旧金山对日和约》 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部分国家与日本签订的片面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但美国背信弃义,违反盟国的合法利益,于1951年 9月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单独对日缔结和约,排除中、朝及越等国参加,缅甸、印度和南斯拉夫也未出席会议。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此次对日和约。1952年 4月28日生效。主要内容有:日本与各盟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条约生效时起即告终止;各盟国承认日本是一个主权国家,日本对领土与领海拥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同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同一天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把日本纳入美国的军事集团,使之成为侵朝战争的基地。  
巴格达条约/中央条约组织前身为巴格达条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美两国为控制中东地区和遏制苏联而筹组的军事集团。成员国包括伊拉克、土耳其、巴基斯坦、英国和伊朗。美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 
1955年2月24日,伊拉克和土耳其在巴格达签订《巴格达条约》。英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先后在该条约上签字。同年,巴格达条约组织正式成立。其最高机构为常设理事会。该组织在英、美操纵下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一起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革命,推翻了亲西方的费萨尔王朝。伊新政府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巴格达条约组织总部迁往安卡拉。巴格达条约组织易名为现称。美国虽为非缔约国,但在1959年3月,先后分别与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签订双边军事合作协定,参加常设理事会。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央条约组织成员国之间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扩大。伊朗和巴基斯坦土耳其先后宣布退出。组织于1979年9月不复存在。      
奥地利国家条约 全称《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家条约》。亦称《维也纳国家条约》。1955年5月由苏美英法与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维也纳签订的和平条约。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德国的组成部分参加二战,1945年作为战败国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本条约确认奥地利重新独立并对有关战后问题作了规定。其主要内容为:①宣布1938年同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有关的条约、规定均为非法;恢复合并前的领土主权;②禁止从经济和政治上同德国合并;③成立民主政府,尊重人权和境内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承认一切民主机构的合法权利;④解散法西斯组织,杜绝其复活;⑤不得拥有、制造和试验原子武器及条约规定的其他武器;⑥1946、1947年盟军占领当局的管理规定于本条约生效之日废止;⑦其他关于多瑙河航行权以及财产、经济等问题的处理办法。根据条约,1955年10月25日,四国占领军全部撤离。次日,奥地利国民议会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这一条约的缔结有利于冷战的缓和。
加勒比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尖锐冲突。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策划对古巴的武装干涉。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摄力量。10月中旬,美国U-2飞机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肯尼迪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接着美国又宣布将拦截并强行检查可能前往古巴的舰船。同时,美国在古巴周围集中了大批武装力量,驻西欧和远东的美军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与此同时,苏联、古巴和华沙条约国家也进行了相应准备。但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开始返航。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了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和发射场的照片。赫鲁晓夫提出愿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交换条件是美国撤销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入侵古巴。27日,肯尼迪复信表示基本同意。苏联从古巴运走了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船靠船的观察”。20日,肯尼迪宣布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至此,加勒比危机遂告结束。这次危机使美苏进行的一次核赌博结果美国占了上风。苏联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但双都感到对方所失不一定是自己所得,需给对方缓和的空间。中国和法国借这个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23 08:08:2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5-19 10:36: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21 18:53:45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27 17:30:16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2:2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