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零关税"带来"走出去"商机 自贸区风险不可忽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7 10:1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近日走访广东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开通给不少中国企业带来“走进东盟”商机。但与此同时,走向东盟的“中国制造”面临民族保护主义的隐性壁垒、部分企业盲目恶性竞争及一些国家投资政治环境不佳等风险的挑战。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成为中国企业的“亲友团”,加强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调研、宣传和对企业的培训,从政策和资金角度加大对企业的扶持,鼓励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等,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把握商机。

    ——“零关税”带来“东盟商机”

    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贸易进入了“零关税”时期,双方相互开放市场。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新、马、泰、印尼、菲、文)对中国平均关税降至0.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越、老、缅、柬)对中国平均关税降至5.6%。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区域性市场,也为中国企业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战略性机遇。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秘书长许宁宁举例说,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之一,中国企业可通过与新加坡企业的合作将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马来西亚具有伊斯兰清真食品国际市场销售认证资格,中国企业通过与马来西亚企业的合作可将相关产品销往全球伊斯兰消费者市场。

    一些与东盟国家有较大规模经贸往来的企业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开通意味着关税壁垒的逐渐消失,为企业在东盟地区提供了更多商机。美的日用家电集团东盟公司总经理袁楚天告诉记者,根据自贸区内的原产地规则,只要自贸区内原产成分大于等于40%的产品就视为本地制造,可以享受区内关税优惠,确有成本优势,“和原先国内整机出口相比,成本会低5%-15%。”袁楚天说。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友元说,东南亚的市场空间很大,特别是拥有1亿多人口的印尼,现在全国才有约100万台空调。像越南这样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空调等电器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大。“相比之下,欧美和日本家电制造成本高,我们出口的竞争力比他们强。”

    国内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还探索在东盟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带动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春说,深圳市在越南建设“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重点引导电子信息和服装加工等产业入园投资,预计一期建成后年产总值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中国制造”应警惕三大风险

    记者调研发现,一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降低了中国企业与东盟企业经贸往来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想在东盟国家开拓新市场,应警惕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素。

    一、部分东盟国家可能会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设置“隐性壁垒”。

    肖友元对记者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开通后会有关税优惠,但部分东盟国家会巧立名目保护本国民族工业,比如设立消费税或奢侈品税,变相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

    袁楚天认为,东盟国家不会公开出台违反WTO规则的条款,但非关税的软性条款和技术性壁垒同样会给中国企业造成障碍。比方说在产品的质量认证过程中,有些国家的检验部门可以用各种办法拖延时间、降低效率,“本来一年可以检验2万种,但却人为设定检验5000种。选择全检还是抽检、称重量、验证货物品名、审核报关单这些细节都可以影响效率。”袁楚天说。

    二、部分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引发恶性竞争。

    许宁宁认为,开发东盟新市场应该是有序的。目前媒体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宣传声势比较大,如果企业一轰而入、恶性竞争,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就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许宁宁表示,“一定要牢记此前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的惨痛教训,由于自相残杀、竞相压价,最终自己打败了自己。”

    袁楚天也表示,在自贸区建成的一段时间内,“零关税”的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可能会展开残酷的竞争。因为从以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看,很多企业一“走出去”就搞恶性降价竞争,这种机会主义可能会对市场形成新的一轮冲击,当地的经销商和传统的竞争格局乃至价格秩序都会洗牌。

    三、部分东盟国家政局不稳、腐败严重,投资环境存在风险。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东南亚有些国家政局不稳定,一旦出现政权更迭,对外经贸采取什么态度很难预测。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伟对记者说,东盟十国除了新加坡,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都不够规范,有些国家政府的腐败问题相当严重,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外交保护,很难完全保障企业投资的利益。

    ——政府应成为企业“亲友团”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存在的潜在风险不能由企业一方承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主动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风险,成为企业把握东盟商机的“助推器”和“智囊团”。

    一是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强调研、宣传和对企业的培训,帮助企业尽快了解中国-东盟互相开放市场的时间表和商机,学习和适应贸易新规则,制定应对新变化的方案。

    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朱泽南告诉记者,东盟10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国内政治经济政策和未来发展潜力各具差异。应组织专门力量与有关行业协会和有实力的企业一起开展东盟国家市场和外贸政策调研,进一步了解东盟的政策法规、营商环境、发展商机、经济风险等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为广东企业深度开拓东盟市场做好基础性服务。

    朱泽南还表示,为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自贸区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可通过培训、论坛、网络等方式开展《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以及《投资协议》的宣传推广,重点加强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对东盟市场的了解和挖掘东盟市场潜力的认识。

    二是从政策、资金等角度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企划总监钟云光认为,在海外建设品牌和营销网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日韩企业在先行优势下,拥有品牌、供应链、渠道、社会资源等多重优势,中国企业常处于孤军深入的境地,品牌从无知名度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政府建立和实施品牌建设基金,减轻品牌建设持续投入的经营压力,提高企业资本投入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行业对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5:16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