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籍出身成拉大收入差距推手 分配不公急需整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5 08:5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薪阶层、农民家庭的优秀子弟通过自身努力‘鲤鱼跃龙门’、入职高薪管理机构和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不仅削弱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效率,也导致收入阶层的不断分化与强化——富者愈加富有,贫穷家庭延续贫穷。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

    据《人民日报》报道,赵刚在一家国有金融控股集团任部门经理,税后年薪80多万元,加上房补、车补、书费、健身费以及各种临时性的“福利”,实际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赵刚的高中好友小灿在中部一个地级市的加工企业上班,年工资总额4万多元,“收入的1/3还房贷,1/3供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国家说扩大消费,可靠这点儿工资收入,不顶事儿!”

    赵刚的小学同学王培仍在老家务农,一年到头累得要命,纯收入只有2万多元,还不抵赵刚工作一星期。

    3个人收入悬殊的现状,正是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真实写照。

    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认为,目前收入差距扩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垄断行业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市场价格扭曲导致的行业暴利以及管理部门的灰色收入;在行业企业内部,工资、福利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正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李实说。

    李实认为,由于目前缺乏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教育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调查显示,北京等地黑市为应届毕业生“代办户口”的价码已经涨到10万元以上,而帮助一个大学生进入“国字号”大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中间的“帮忙费”、“好处费”已飙升至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至于企业、政府领导让自己子女“潜规则”就业的新闻,也不时见诸媒体。

    加快改革根治分配“不公”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和谐社会的“定盘星”。一些学者表示,目前在我国,解决初次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较之完善再分配政策更为紧迫。

    根治收入分配不公,必然涉及一系列权利和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安排,包括建立人人等同的社会保障、创业、择业和就业机会等等。这涉及财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制度、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只有不断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近年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纷纷试点户籍制度改革。今年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等,作为今年改革的十大重点之一进行部署。这对于消除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关键。

    中国富人掀移民海外潮

    本报讯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记者了解到,富豪的移民理由主要有三点:子女教育;寻找安全感;追寻新的生活方式。

    上一轮国内富人移民潮出现在2003年前后,富豪们对社会治安与大众“仇富”心理心存忌惮,纷纷为自己安排好出路。而近年来“国进民退”以及金融危机使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加之包括黄光裕在内的许多民营富豪被查,再次使国内富人们的神经紧张起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1:3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