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国的博弈——中国应该如何破局之“南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0 14: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越强大,日本就越怕,与中国的矛盾就越深,越不可调和,所以东面要逼;中国越强大,中华的文化经济也就越发达,东南亚诸国对中国的认同感就越深,依赖性越强,中华共同体越容易建成,所以南面要抚。

南抚战略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一、东南亚是中国天然的势力范围;二、东南亚的华侨最多,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东南亚诸国与中国的疏远是中国不够强大且对中国产生的畏惧,一个强大到能保护他们友善到不欺凌他们的中国,必将是东南亚诸国最后皈依的对象。中国目前不能在东南亚采取太过严厉的行动,一是中国现在还不能有效的将力量投放到这一区域,二是容易产生仇恨,影响中国未来的向南中国进军。中国的目标是最终建立一个以中华文化圈为骨架,以中华经济圈为血肉的中华共同体。

我们从以下几个国家来剖析一下中国南抚的策略。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岛国,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约有400万人口 ,其中华人占76.7%;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1.5%。小国立国的策略无外乎两种,一种像瑞士那样,若无资源,又少领土,地理位置又不重要,可以采取中立,要么就依附于某一强国,否则在弱肉强食,激烈竞争的险恶的国际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的。新加坡选择了美国,若有一天中国强大之后,新加坡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也在情理之中。

印度尼西亚。讲倒印尼,我们心态就难以平和了,那是因为印尼排华事件。1998年5月,阳光明媚的5月,对在印尼的华裔来说,却成了黑色的、灾难的5月。13日至15日,在短短的50小时内,人口1000万的首都雅加达市内有27个地区发生暴乱,全市有5000多家华人商店和房屋被烧毁,近1200人死亡,468名妇女遭强奸最小的年仅9岁。

在中国逐渐强大的路上,有谁还能敢这样大规模的明目张胆的抢掠华人的财产,屠杀华人,这真是奇耻大辱。中国当时虽多方谴责,但实力有限,还是无法制止印尼的疯狂举动。高举人权大旗的美国,面对如此暴行,也装聋作哑,他的正义哪里去了?他的人权哪里去了?所有那些盲目高唱和平,让中国放弃武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奴才们,不就是希望中国在人为的灾难前无力反击,甘受其辱吗?若说真的中国威胁,那也是威胁还不够,印尼敢杀害华侨,他敢动一下俄国人吗,敢动一下美国人吗?

面对印尼疯狂的举动,中国仍然没有下重手。中国能做什么选择呢?军事打击?一者武力不济,二者会堵了中国南下的路。印尼海啸之时,中国仍捐了数亿人民币,印尼竟毫无愧疚不知羞耻的收下。中国在南抚战略的指导下,不可能出现太过强硬的举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妨适当的露出强硬的一手。尽管有美日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鼓出中国威胁论,但归心于中国的华侨也是要保护的。这是国家的尊严与将来人心的归依。

越南。越南是一个比较难缠的对手,这倒不是说他的实力有多大,而是他够无耻。当年没有中国对越南的支持,越南是不可能赢得独立的,美国就那么好对付?美国不是任何国家都能战胜的。几年后越南就忘记了帮助过他的恩人,把枪口指向中国,这是典型的恩将仇报。中国不得不在1979年教训了他一下。当年的军事打击让他老实了几十年,现在越南又走到了反华的台前,宣称对中国南海的主权。2007年4月越南不仅划定了南沙部分油田招标区块,还要在南沙进行“国会代表”选举,更让人恼怒的是还放出狠话 “拥有南沙全部岛屿主权”“决不放弃1寸土地”“不惜与中国一战”。

中国南海广大的海疆遭到了越南等国的蚕食,中国薄弱的海军力量无力维护海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到1991年底,除中国控制的6个礁和太平岛(台湾派兵驻守),其他44个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侵占。其中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

对于越南的挑衅,现阶段中国直接用武力打击是弊大于了利的。一来达不到彻底收回南海诸岛的战略目的,二来仇恨结得更深,破坏了中国这些年来树立的良好的国际形象,阻挡了将来中华共同体的建立。三来暴露了自己的力量,让美国看到中国的不足。战胜越南容易,收回并守住南海诸岛诸岛困难,前两次海战我们都赢了,可是地却越丢越多。在中国海军没有走向蓝海之前,中国还是无法管辖南海的全部岛屿,不是心不足,而是力不足,鞭长莫及啊!

越南看到了中国的尴尬,利用中国的仁慈,肆无忌惮的挑战中国的权威,损害中国的利益。对于越南有称雄东南亚野心,侵占中国领土的放肆行为,中国在强调抚的政策时,要加大打击的力度,要让越南明白,东南亚只有一个大哥,那就是中国。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东盟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东盟10国的总面积有45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1/10,人口超过5亿。东盟10国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又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其所有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东盟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国组建成的政治经济实体,东盟内部有很大的分歧,不是铁板一块。从地理上看东盟各国是很分散的,实际上东盟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袖。印度尼西亚有雄心,无实力。越南有雄心,无人缘。其余诸国连起码的雄心与实力都没有,更不可能成为东盟的老大。新加坡老是跟着美国跑,让人讨厌。缅甸、柬埔寨没有中国难以自存。

中国与东盟之间有一个重大的障碍,那就是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这是一个绕不过取的槛。强调主权,就有翻脸的可能。中国目前的实力还运作不到南沙诸岛,所以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大力发展经贸合作,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东盟的心态是复杂的,北方巨人的振兴,对他们来讲是压力;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又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尽管也有国家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挤,比如马来西亚,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东南亚来讲,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一个强大而没有侵略性的中国最符合东盟的利益,因为东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所以一旦世界有事,东南亚危急,东盟的抵抗力是微弱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让东盟受到了极深刻的教训,面对可怕的金融危机,美国趁火打劫,或者说根本就是始作俑者。日本做缩头乌龟,力求自保,东盟寒心哪。要不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东南亚的经济就更惨了,从那以后,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敌意慢慢减少,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多,在经济上中国已逐渐取代日本的地位,所谓10+3,即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并不是中国喜欢的,中国喜欢的是10+1,只有一个中国。目前10+1模式已走在10+3的前面,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中国对东盟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1、找到共同点,获得认同感。中华民族能生生不息,靠的不是武力的天下无敌,而是文化的无坚不摧,无孔不入。我们手里有两张文化大牌可打:一是儒家文化,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为世界华人在共同信奉。中国应大力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的交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确立共同的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华文明;二是佛家思想,佛教产生于印度,兴盛于中国,佛教在印度已经式微,印度现在提倡印度教,眼界真实越来越小了,佛教在东南亚各国有广泛的影响,中国可以借助这个影响获得东南亚崇佛国家的认同。三是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中国与东盟各国都是日本二战时的受害者。对屈辱历史的态度应该也是一致的,只是东盟各国国小力微,不敢得罪日本,但并不是不想反日,将来东盟要是进一步发展,有了抗衡日本的实力,东盟与日本的关系必将恶化,到时中国在日本衰落落井之时,再下一石,可谓干净。

2、经济的互相依存。对外贸易是东盟国家的经济支柱。东盟对外贸易依存度却高达50%。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东盟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的发展只要放下矛盾与误会,其进步是不可限量的,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新的经济实体,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上与各国的争夺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相信这是东盟的理想,也是中国的目标。

3、在斗争中求团结。对于东盟的小动作,中国要分化、打击。印尼、越南是有野心的国家,不希望看到强大的中国,新加坡希望看到,但恰恰是帮着美国挖中国的墙脚。马来西亚也和中国有岛屿之争,这都是中国与东盟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但中国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南半岛也是苦心经营的。缅甸、柬埔寨是中国的盟友,而泰国的政变,给中国提供了机会,愚蠢的布什向赶走他信的军人政府施压,使泰国的军人政府倒向中国。中国在东南亚的力量越来越强,中国通过文化的优势与经济利益影响这些国家将越来越成功。

东盟是不具备叫板中国的实力的,其实东盟更多的担心是会不会被日益强大的中国吞并,这种畏惧之心一直都没有彻底消除。中国不是日本,大国的心态不会如小国那么偏激,观点亦不会那么狭隘。相信东盟各国终于会有一天能看到:谁是在困难的时候能挺身而出的真正的朋友,谁又是只想谋取利益而不愿负责的投机者,谁又是唯恐天下不乱,以求全球平衡的阴谋家。

中国南抚的政策逐渐显现了效果,东南亚诸国慢慢的放松了对中国的警惕,与中国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往来,中华共同体在深厚的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密切的经济往来中将逐渐浮出水面。

在中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台湾没有回归中国之前,中国南抚的政策轻易不会改变。如果有的国家有过激的举动,中国被迫动手,其节奏必是短平快,其性质是以教训为主。一旦台湾回归,中国的南抚将变成南下,再有跳梁小丑,中国必狠狠打击之。那时通过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以军事作为背景的支撑,以中国为首的涵盖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的中华共同体必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69185&page=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5-30 21:33:09 | 只看该作者
xiex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5-30 21:33:20 | 只看该作者
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