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蓝欣:发展海军,要做也要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5 15: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新保守主义评论家罗伯特•卡普兰素以一语惊人闻名。在最近一期的《外交》杂志上,他提出了新的“中国海军威胁论” 。 按照他的观点,中国的地理地位十分有利于扩张其影响力,尤其具有控制亚太地区海洋通道的便利。基于 “亚洲门罗主义”的理念,中国海军的发展路径必然会挑战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长达60年的统治地位。卡普兰甚至用中国正在构造“大东亚共荣圈”作为美国应阻滞中国海军发展的理由。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国际声望大跌,新保守主义开始一蹶不振。“中国海军威胁论”是新保守主义的对华政策理念东山再起的契机。新保守主义的对华政策有两个思路。其一,非民主的中国之崛起必然要挑战民主美国的全球利益;其二,应当从德意志帝国崛起的前车之鉴来看当今中国。


  卡普兰并不是第一次鼓吹“中国威胁论”,但为何“海军威胁论”在美国朝野中特别能够引起共鸣呢?长期以来,西太平洋被视为美国的内湖,任何有可能削弱美国海军地位的因素都不能被容忍。中国近年来发展海军的近海和远洋作战能力,更被视为直接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国海军作战演习的假想敌主要是中国,作战区域也主要是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曾试图建立亚太“小北约”———即以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为主的海上遏制同盟, 但由于澳日对此不甚热心, 美国转而向印度洋方面寻找新的战略支撑点。卡普兰提出的“印度洋要冲是阻遏中国海军的主要地域”的观点,在决策层是有市场的。


  但新保守主义的“中国海军威胁论”在逻辑上有矛盾。一方面,它基于美国“海军论”之父马汉的理论,即海上战略通道将决定一国的安全乃至兴亡。19世纪末,马汉曾用英国皇家海军的“光荣”历史为横跨两大洋的美国建立蓝色海军和海上霸权造势。中国却是一面临海的陆地大国,用马汉的理论来生搬硬套,未免张冠李戴。


  另一方面,新保守主义评论家从来不愿将中国同英国进行类比,因为后者是“民主”国家,无可比之处。既然他们热衷比喻的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德国, 那么就应当关注马汉在德国的“海军论”对手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德国主要是个内陆国,海岸线很短,提尔皮茨倡导的蓝色海军理论主要是为了维护德国贸易通道的安全。德帝国并无取代英国海军的战略企图,而且接受低于英国海军的舰船数量。然而,由于国内政治的原因,德国建立蓝色海军的计划以抢占中国的胶州湾拉开序幕,在当时引起了大英帝国的战略猜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5:10:0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地理位置介乎德、美之间。应当承认,发展蓝色海军在中国还是一个新课题。有理有据地向外界解释这个议题是必要的。但首先需要防止两个倾向。其一是不恰当地宣称中国海军“600年”的光荣。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海军。现代海军的出现是洋务运动以后的事。迄今为止,中国拥有的主要是近海作战的防御型海军。其二,对于中国海军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的目的不必回避。反舰技术就是针对潜在的航母威胁,核潜艇技术就是为了确保中国的威慑力。既然美国的战略假想敌是公开的,中国没有办法回避这个问题。


  中国越是讳莫如深,新保守主义的“中国海军威胁论”就越是能站住脚。正如卡普兰的文章所显示的,中国海军的透明度问题比陆军和其他兵种的透明度问题更容易被中国威胁论者所利用。首先,按照马汉的理论,一个崛起大国亮相的主要舞台在海洋。其次,中国如果不能够明晰地解释其海军发展路径,中国威胁论者可以把中国的海军战略解释为马汉和提尔皮茨理论的结合物,这样,中国将“被”崛起为最有威胁的海洋大国,从而为新保守主义的“翻身”创造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5: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