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加坡看小国战略
上个月,作为世界三大航展之一和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航空和防务展的第13届新加坡航展如期召开。有42个国家的近800家公司参展,期间共签署了160多亿美元的飞机订单,使世界的目光注意到这个东南亚岛国。
新加坡共和国面积仅699.4平方千米,人口仅355.4万人。新加坡于1959年实现自治,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从1960年至1984年新加坡GDP年均增长9%,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但影响并不严重。近几年新加坡经济仍成增长趋势,如今的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从新加坡独立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的发展竟有如此成就,必然有其独特的小国战略,下面鄙人不才,就对此战略进行分析。
一、 首先我们都会想到新加坡所处的绝佳的地理位置。它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扼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于是新加坡因地制宜,建设港口和机场。使新加坡港发展成为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的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其国际航空周转量也居世界前列。由此形成了新加坡以准港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的经济类型。
二、 自新加坡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一直是新加坡的执政党。利用一党执政的优势,新政府在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国内的政局长期稳定。
三、 在上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形势下。新加坡政府适时做出调整,抓住机遇:一方面吸引外资和技术,另一方面改善本国工业基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进口替代”工业。这一阶段为新加坡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在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后,新加坡开始发展出口工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成了其经济起飞。逐步建立起以石油提炼、电子制造和造船业为支柱的出口工业体系。70年代末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同时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为其经济转型提供了大量新鲜血液。
四、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国内政治稳定,国民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等优势,使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推进了新加坡的发展。这也使新加坡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五、 新加坡常年高温多雨,拥有旖旎的热带风光,终年绿树成荫,花园广布,被称为“花园城市”。这使得新加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新加坡另一个重要的创汇来源。
综合上述,新加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引用外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小国发展战略。但是,新加坡由于地狭人稠,资源匮乏,对外国依赖程度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影响,这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