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车改革为何"见光死":省钱还被批评让官员伤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3 10:2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许多地方进行公务车使用改革,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不仅不公开,不见报,不接受记者采访,连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津市公务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志工作启动,由市纪委副书记黄毅明和几名交警守在主要路口查公车。(5月11日《潇湘晨报》)

    公车改革为何像鬼子进村——“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这里有设计者的苦心,他们是吸取了其他地方公车改革“见光死”的教训,所以悄悄进行。公车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但公车改革“见光死”怪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呢?

    公车改革“见光死”是什么意思?就是改革方案一旦被老百姓知道,特别是被记者知道,捅上媒体,就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甚至引起公众的批评,终于让已经进行的改革难以继续推进,甚至半途而废了。这是有事实可证的。去年,杭州车改官员最高月补2600元引起公众反对后,媒体更爆出辽阳宏伟区车改后书记、区长每年车补7.6万元,弓长岭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8万元的惊天数字,于是全国舆论哗然,最后两区车补停发,从此再无车改,一夜回到“解放前”。

    对此,官方真的觉得很冤。公车使用是“三公消费”的大头,呼吁改革的声音一直很强烈,可就是没有地方试水。现在有几个地方进行探索,刚一露头,就遭遇暴风雨般的批评,谁还愿意搞改革?不如继续吃大锅饭。何况,现在这个方案已经为老百姓省下了大笔钱,例如杭州公车支出就下降了32%,而年补贴8万元的辽阳,人家原来年支出14万元呢。为你们省了钱,还要被批评,太让官员伤心了。正因为如此,才有专家呼吁,为了车改顺利进行,民众要用积极的心态评价改革,媒体则要持宽容的心态。

    民众和媒体错了吗?他们应该对车改“见光死”负责吗?公车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要求公仆进行车改,以节省开支;同时对车改方案不仅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更具有决定权。他们不仅可以说三道四,而且可以要求重新制定方案,甚至推倒官员的方案,直接由纳税人组织制定方案让官员执行。现在,人民群众对车改方案一提出意见,官员就有意见,甚至就不改革,走回头路,难道总要靠纳税人的不断退让来赎买官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9:10 , Processed in 2.203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