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受益“世博效应”伊利一季度营收破70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5 09: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受益于“世博效应”的辐射以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长,4月27日,伊利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一季度成绩单,其大幅度的营收增长说明中国乳业已经从复苏转变为增长。
  4月27日,乳业龙头伊利发布了2010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首季的营业收入增长37%,达到70.14亿元;净利润增长2%,达到1.2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16元。分析师认为,伊利营收大幅度增加,最主要原因是世博会召开带来的营销效应,以及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后的增长。
  作为世博会高级赞助商、世博会唯一乳品合作伙伴,伊利围绕着世博展开了一系列营销活动。2009年,伊利正式启动“世博标准工程”,拉开了世博营销的序幕;当年伊利以一份漂亮的财报宣告中国乳业的复苏。伊利在2009年年报中总结认为,世博效应是伊利实现业绩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进入2010年之后,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伊利集团的营销逐渐加强,不仅在世博前推出世博牛奶,还在世博园区内设立场馆加大了营销力度。据了解,在2010年世博会上,伊利集团旗下全系列产品,包括液态奶、乳饮料、酸奶、冰激凌、奶粉等,都成为世博专供产品。同时,伊利集团已经在全公司上下推行 “世博标准”工程,通过世博会实现产品品质与服务的全面升级,实现标准的固定化、持续化、系统化,并将这一标准用于全公司、全环节和全产品,向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世博标准”的产品与服务。
  伊利对外通过世博宣传营销品牌,同时在内部通过调整结构完美转型。
  伊利在一季报中透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乳制品已占据公司整个产品线的40%:营养舒化奶增长63%,金典系列产品增幅达25%;畅轻益生菌酸奶在益生菌市场份额已达10%,趋近发达国家乳业巨头的业务结构,标志着伊利已经完成了产品结构的战略升级和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已经成为伊利战胜对手赢得市场的王牌。
  在调整结构过程中,随着产能的增长,伊利的相关布局也一直在进行。
  2006年,伊利集团全面启动“织网计划”,先后在湖北黄冈、安徽合肥、四川邛崃、山东平阴、河北定州等地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到12月苏州项目落成,一条挺进华中、掌控南方的全国“织网”脉络清晰可见。
  2007年4月,伊利集团又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最核心的奶源基地——中国乳都发源地土左旗正式开工建设大型乳制品综合项目。该项目包括大型婴儿奶粉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乳品检测中心、大型液态奶生产线和中国首个乳业博物馆。2009年7月,伊利天津奶粉项目的签约仪式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
  目前,伊利集团已拥有不同规模的牧场800多个,主要分布在被称为 “我国三大黄金奶源带”的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加上即将竣工的新项目,这些新增产能将为伊利的扩张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3: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