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考研政治大纲<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9 18: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必要。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的性质和宗旨。中国***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口

3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浸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苹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的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抬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长征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六)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成万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的自身建设。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国***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贾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一〔 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八大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75 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

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科学评价毛**和毛**思想。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口标。**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制定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祛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孟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墓础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理想信念的实现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俑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生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挤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火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 、公共生活与公共轶序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l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3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八)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限家机构。

2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3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仲裁和调解制度。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08 年11 月一2009 年10 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J。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2010年考研大纲 政治呈五大变化

前天,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2010年考研大纲。据分析,数学和英语考研大纲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是政治课考试出现5大变化。

昨天上午,北京新东方考研政治名师刁志萍教授解读新大纲,她表示政经计算题可就此“忽视”,从鸦片战争起的近代史是复习重点、不能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而应灵活掌握。

专家建议,中宣部理论局的两本 “手册”是复习时事新闻的“红宝书”。

变化1

“马克思”两门变一门

42分→22分

根据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合二为一,统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家解读

政经计算题可能就此消失

1.把握真题的程度要发生改变:2009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来把握考试方向,但是明年起的调整使真题的可参考性打折扣。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原理的计算题可能不会出现。

3.马克思主义哲学像原来一样出大的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变化2

毛思邓论合成概论

38分→30分

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的毛**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合成概论,还加上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值较以前有所降低。

但是,在今年的整个政治理论考试中分值是最大的。

专家解读

社会保障体系可能出题

1.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热点仍是考试重点,与民生问题有关的如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都值得各位考生密切关注。

2.此部分很有可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出现综合性题目。

变化3

中国近现代史也来“报到”

0分→14分

今年新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个科目是以前政治理论课里面没有的。这个比例现在确定为14%。

专家解读

1840年至1919年是考试重点

1.要有“以史论今”的精神,史实是基础,思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很重要。

2.教材的上篇(即1840年至1919年部分)是现代史中独立的知识点,是考试重点。

变化4

思修和法基同样首次出现

0分→18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在考研中是第一次加进去,而且分数比例不低,占了18%。

专家解读

轻法律条文重法律意识

考试中侧重点应该不会在于法律条文而在于法律意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

变化5

对时事考核的分量加重

10分→16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原来是10分,今年把两门课合二为一了。

专家解读

推荐中宣部《六个为什么》

1.形势与政策应该会占到16分中的10分,是重点。

2.推荐考生阅读中宣部理论局的 《六个为什么》和《2009理论热点面对面》,复习当下热点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8-13 13:05:31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3 07: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