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韩等国倡议加强“森林固碳”应对气候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9 11: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哈尔滨8月28日电 (记者 高星 潘丽君 侯悦)中、日、韩等多国代表27日至28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上倡议,各国应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为维护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一方面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另一方面就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而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碳汇。”
  联合国对于碳汇的定义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专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增加森林面积,加强可持续的森林经营,可以增加碳吸收,那么就增加碳汇。”李怒云说。
  第二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论坛。
  论坛全体代表共同倡议,充分认识林业碳汇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鼓励建立科学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区域生态评估与考核制度,积极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过去10年,全球森林每年约有1300万公顷消失,每年净减少森林面积520万公顷。2005-2010年,全球森林碳储量每年减少约5亿吨。”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表示,森林减少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与会代表在倡议书中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和管理,强化对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和非法征占林地行为的防控,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同时,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科学培育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工作,加大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行动投入,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扩大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发展活力,促进森林功能恢复。
  近年来,各国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一些国家已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林业发展,增加碳汇功能。
  韩国环境科学院前院长、中国环境科学院教授李德吉表示,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等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森林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韩国国家绿色增长战略的支持下,有关政府机构正在研发各种各样的项目以加强在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的管理。
  日本林野厅森林装备部研究保全课森林吸收原情报管理官赤堀聪之介绍说,日本通过促进制定保安林等保护与保全措施,增加保安林等面积,针对人造林则推进间伐等森林作业,积极增加森林管理对象的森林比例。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011年3月,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被纳入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国家林业局不久前制定的《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202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
  “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着价值巨大的生态服务,但这种价值目前尚未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李怒云说。论坛代表表示,迫切需要建立包括森林碳汇在内的生态价值评估和考核体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享到:     推荐微博: 甘肃梁和平 叶青 施遐 刘五一 陈永博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5: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