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泡沫:大萧条
在《大萧条,1929》这本著作中,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布里斯对高盛的行为作出了精彩的描述:情人渡和蓝山是当时信托投资公司的典型代表,它们很显然进行了疯狂的杠杆投资行为,这正是引发大萧条的罪魁祸首。折合成现在的美元,信托投机共造成了高达4750亿美元的损失。
第二次泡沫:高科技股
正是高盛的行为,把互联网泡沫转化为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仅纳斯达克就损失了5万亿美元的市值。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高盛根本没有动力去反思自己的盈利模式,他们只是努力寻找着下一个制造泡沫的机会。
第三次泡沫:疯狂的房市
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它或多或少直接导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AIG的崩溃,AIG信用掉期的有毒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像高盛等银行为卖空自己的房产投资组合而买的保险。事实上,纳税人给AIG救助中至少有130亿美元最终进了高盛的腰包,这意味着高盛在房地产泡沫中捞了两次钱,首先是它通过卖空承销的产品血洗了CDO的投资者;随后它转身让纳税人为其发行的垃圾债务买单,又血洗了纳税人的腰包。
第四次泡沫:汽油4美元/加仑
在2008的夏天,石油商品的“西瓜”以相同的痛苦方式砸在人行道上,原油期货价格从147美元一桶暴跌到33美元,造成了巨量的财富损失。老百姓再次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投在石油期货市场里的养老基金被洗劫一空,当泡沫破裂时加州公务员养老系统有11亿美元陷在了里面。
第五次泡沫:垄断救市计划
在AIG救援法案之后,保尔森又宣布了一项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称为TARP问题资产救援计划,并且任命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高盛银行家、35岁的尼尔·卡斯哈里负责掌管这笔救援基金。为了达到分享这笔救援大单的资格,高盛宣布由纯粹的投行转型为储蓄银行,这个漂亮的转身为高盛从这笔救援基金里捞取了100亿美元。AIG救援行动、向储蓄银行转型决策的快速通过、TARP基金,所有这些消息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当这些好处都惠及高盛的时候,所谓自由市场就荡然无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