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试成绩已经下来一个星期了,我也终于有时间回想一下自己复习考研的那段经历,也算是对自己上一阶段的一个总结,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希望对后辈有所帮助。
对专业的选择。
我本科学的是日语专业语言文化倾向,因为高考失利,被调剂进该专业,一直对此没有兴趣,大学时期一直比较荒废。但是,自身对历史、哲学等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个有着相同志趣的学姐去了北大读研,她一直建议我考北大。当时也是这么准备的,一直到她研二分专业倾向的时候,很现实的选择了语言倾向,学语言的都知道,这个倾向有分量的导师比较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我对语言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于我这种兴趣至上的人来讲,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专业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考本专业的决心开始动摇了。在此,提醒跟我一样的孩子们,选专业时一定要慎重。
留意国际关系专业大概是09年6月份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北大,招生太少,基本上每个专业倾向只要一个到两个人。对于我这样一个跨专业、跨地区、跨学科的考生来说,准备的时间显然太少。人大,没有认识的前辈,对其一无所知。然后留意到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正好在网上联系到一个国关的学姐,又在网上查到了一些相关资料。看到2010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综合政治倾向招生30人,国际政治专业招生20人,决定考国关综政。(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国政专业竞争压力要小很多,如果你对专业没有太大的要求,考国政要容易许多)这已经是9月份的事情了。
10月份在网上买书、报名。本来打算十月份开始静下心来看书,但是我是个不善于计划的人,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天气变冷之后就开始感冒,耽误了不少时间。在此说句心里话,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绝对不行!尤其是在考研期间,压力大、脑力消耗大,每天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看书和休息是很必要的,生病非常耽误事。后辈们,一旦决定考研了,就远离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吧!!!
真正开始进入状态、开始系统的看书是11月初。每天8、9点背着自己的书去图书馆,看到12点半,吃饭。下午2点到6点继续看书。晚饭后休息一小会,看到10左右,洗漱、睡觉。这样坚持了半个多月之后,我又生病了,很无奈。然后,母亲又生病,有点严重,幸好现在好多了。加之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整个12月,我基本上没有动过书本。
这里在学习方法上做一下简要介绍。
首先,看书。主要是王绳祖的国关史、方连庆和顾关福的战后国关史、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陈岳的国政概论。外交史那本书让我很无语,翻了几页就没看。杂志我主要看现代院出的《现代国际关系》,也定了《国际信息资料》,但是重点是前者,其他杂志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看看也无妨。国关类的好书很多,但是为了考研的话,上述基本就够了,千万不要漫无边际的自己找书看,那个应该是在你考上之后做的事情。今年就有一位考生吃了这样的亏。
第二,做笔记。因为时间很短,我只把书看了一遍,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又回顾了一遍。但是我的笔记做的非常完整、非常系统,针对每本参考书(史、论)我都很认真的按自己的理解做了笔记。时政方面也是,按我国、美欧、亚非、热点分类做了笔记。接触到的一些朋友觉得做笔记增强记忆很浪费时间,不如单纯看书。但是,我要说,做笔记不是为了增强记忆,而是使你学到的知识在你的思维作用下综合化、系统化,是消化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你就会觉得所有知识点构成一个整体,它并不凌乱。
第三,如果你的自制能力不是很强,还是去图书馆学习吧,最好找个伴。我一直是自己,身体一不舒服就不看书了,这非常不好。有人跟你一起学习会比较有动力。呵呵,情侣关系的就算了。
第四,对于公共课的复习。考北大的学姐的亲身经历,找出历年真题,做三遍。她那年是64分。当然,做真题并不只是“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去总结其中的单词、语法和适合你的答题方式。我应该属于特例了,因为时间太短,我放弃了英语,改考日语,因为完全不用复习了。政治,我买了红宝书,就是大纲解析,看书方法跟看专业课一样,只是没有笔记。那上面知识点比较全,但是很乱,在时间短的情况下,推荐一本书,就是徐之明的逻辑图解,知识点一目了然,适合不会或者来不及自己总结的孩子。
最后,在复习时间分配上,你可以参考各科分数的比例和自身情况综合做计划。我是非常不善于做计划的人,因为复习时间比较短,能看完就不错了,所有科目同期推进,基本上也不需要计划了。计划适用于战线较长的孩子。时间充裕是件好事,但切记: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在初试之前,我比较忐忑,因为考前一个月没有看书。前两天草草看了白鹤大哥的白宝书(红宝书系列二),9号,抱着必死的决心上了考场。政治答题卡忘记了涂考号、国关史卷子封在了外面……我当时想,等成绩下来就去找工作。幸亏接下来这两个月很忙,没有想考试的事,要不就崩溃了。
3月5日凌晨,初试成绩千呼万唤始出来。我手脚发冷,政治只有61(预计至少70)。幸好总分有377,依照前两年复试线,应该能过线。
大概3月25日,复试线出来:350。心里终于有底了,但是我的成绩不足以让我安心。偏偏国关在4月2日才出了复试名单。
开始准备复试。听NHK有关国际问题的新闻,主要为了准备复试的口语。看《现代国家关系》和《国际信息资料》和一些其他杂志。同时在网上搜一些自认为有用的资料,这个因人而异。小小的翻翻过去的笔记。这段时间日子过得很轻松,但是心里很忐忑,毕竟自己时间太短,觉得自己跟别人差距一定很大。订枕园的房间。这种心境一直持续到复试。
4月10日踏上北上的火车,11号上午到达目的地。休息了一天。12号早上资格审查,然后外语考试。我这人属于考试前几天非常紧张、但是一进考场就镇定的那类孩子。总之都是抱着必死的想法的。13号上午面试。我排在第十个,也就是上午最后一个。进考场后,先是自我介绍,中文的。我说了姓名、本科学校以及专业之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然后征求老师意见开始介绍自己的家乡。抽题很不走运,是北约和中美关系教训。还是那样,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把自己知道的说了一些。注意,一定不能瞎说。之前我是按小演讲准备的,但是根本不给那么长时间。老师打断我,又问了伊核、日美同盟。然后一个现代院的老教授用日语问了我民主党执政之后的中日关系走向,我有点紧张,就只说了几句。我答题的原则是,哪怕说的少,也不能说错!然后又有老师问我看了专业什么书。最后,一个年轻老师让我说英语!吼吼~~~这个我真没想到,剧情太反转了!我硬着头皮憋了几句,大概就说了:我英语不好,但是作为将来要以国际关系研究为职业的女生,我知道英语非常重要,我会好好学习的。呵呵,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师笑着说:英语说的不错,一点都没有日本人的味儿。吼吼~~~然后我就开始傻笑。
我的考验历程就是这样结尾的,当时心有余悸,因为觉得自己面试答得很乱,能让我过就万岁了!
在北京逛了两天,书店真大,就是书太贵!或者说我很穷。15号凌晨3点到家。
16号,复试成绩出来:专业课125,外语93。感谢可爱可亲的面试老师们!!!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现在就在家里一边看书,一边等通知书。
特别感谢kongxiangyu学姐,一直鼓励我!
现在回想这短时间,总结了学习方法之外的几点经验:
首先,自己在网上多看看,能查到好多资料。招生简章和参考书目要好好看,不要所有问题都问别人,不是所有人都像你父母那样有义务对你好。这基本上就够了,不要把大段时间浪费在如:学长,你觉着这学校怎么样、都看什么书?等等这样无聊的问题上。考上的人无所谓,吃亏的是你自己。我真心疼你们的时间!
其次,我们都大了,选择学校和专业自己心里要有数,综合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做选择。比如你考研的目的和你自身能力之类。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再次,不要迷信真题,我没有看过真题,在上考场之前得到的信息与实际完全不一样。遇到没有想到过的题型,只能凭着自己这些天来所学一一作答。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当然,适当做做有好处,但是,孩子,题型也是与时俱进的。
然后,勇气。这个我觉得很重要。看到从未见过的题型之后,我有点蒙,但是旋即镇定下来:无论怎么样考试还是会继续的,这时候要想的就只能是怎么样能在不利的情况下使你的分数达到最大化。复试也一样,紧张无用,得分才是硬道理。还是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当然这个“勇”是需要有知识做基础的。
第五、虚心。老子讲“中空”,我理解就是说为学、为人都要谦虚。有些孩子在问问题的时候先是要把自己所知道的拿来炫耀一番。孩子,如果你学的并不深刻,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你专业造诣已臻化境,那是不需要考研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把自己那一套先放下,听别人怎么说,学来之后再分析是不是正确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第六,基础要打牢。这个我深有感触,因为时间短、看书少,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要是工夫下到了,自然不会像我这样。惴惴不安的感觉很痛苦,后来者审之、慎之!
最后,把朋友安慰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心静自然强!我们是浮躁的一代人,但是做学问是需要清心的。我个人觉得,考试更是在考心态,复试尤甚!
以上是我这一阶段的心得。对己,是自省、是总结教训,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希望给后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