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称中国"被强硬" 正当防卫行为遭误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 15:3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式强硬”频频见诸于中外媒体的报端,并引发了近乎波及全球的大讨论。西方对此的主流共识是中国因强大而变得“咄咄逼人”,笔者认为在下此结论之前,更有必要深入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中国为什么强硬?强大的中国真的比以前更强硬了吗?“中国强硬论”真的成立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5:32:19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中国式强硬”的出现更多缘于中国“被强硬”。以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为例,西方欲摈弃《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基础,中国反对,而“被强硬”。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只要中国为维护正当权益而进行反击,往往就被扣上“强硬”的帽子。

    再者,“中国式强硬”的分量与强大程度并无必然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为台湾领导人访美开“绿灯”,中国一度中断了中美有关军控以及核能领域里的磋商,甚至召回驻美大使回国述职。所谓中国越强大,越“咄咄逼人”的论调既无事实根据也是不能成立的,中国什么时候采取何种国家立场最终是由自己的国家利益需要决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5:33:1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中国式强硬”带给国际社会的不是威胁,而是更高的价值追求。西方有些国家面对国家分歧和摩擦时,习惯喊出“让大炮来说话”已经成为传统,“中国式强硬”比起这种威胁他国安全的“西方式强硬”而言,到底是谁在“强硬”?从历史上看,“西方式强硬”更多是主动攻击挑衅式的,而“中国式强硬”要么是被动自卫式的捍卫自己的利益底线,要么是发出些与西方不同的新见解、新声音,根本没有对国际社会带来任何挑衅与威胁,也没有危害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相反,更多的是为国际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以企望国际机制更接近于公平与正义。(作者是北京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4-2 19:54:18 | 只看该作者
乌马罗夫的重要代言人之一是亚历山大·季霍米罗夫。这名年轻人煽动实施自杀袭击的录像广为传播。季霍米罗夫一个月前在印古什共和国一个村庄被俄军击毙。不久,乌马罗夫的另一名重要副手安佐尔·阿斯捷米罗夫毙命。失去这两名重要助手后,乌马罗夫似乎只有选择在更多场合亲自露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4 13:50:52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强硬?强烈谴责算不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5 09:57:5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强硬”是一个伪命题,他凸现了中国现阶段外交的问题,在国家层面缺少必要的沟通,即为中国在外交方面缺失了与一些国家间的全方位的外交,在外交选择中可选择的方式和盟友就很少,支持的声音少又没有主导的话语权,就会显得另类不同于所谓的主流国际社会,在西方主要国家看来这就是一种强硬,可是这种强硬中实力成分占多少就值得考虑了?另外在外交实践中,中国的外交缺少向类似于国家是追求自由、外交谋求更多数人的幸福、国家间和平、人类的发展之类的西方认同的思想,因而在国际社会上就凸显出中国与主流国际社会的在思想形态的差异,从思想层面上说中国的外交就被误读为“中国式强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4-8 12:34:35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强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04:1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