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水库蓄满不够用一个半月 五大主因造成缺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6 04:3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上帖子文章内容为三人行采集软件免费版所发,非人工发贴,使用三人行采集软件的正式版本,发贴将不带本广告,请访问三人行采集器官方网站http://www.srxzz.com了解更多更详细的站长软件。三人行站长QQ:725659


  在经过了水价调整听证会之后,备受市民关注的深圳水价调整方案有望在近期正式出台。
  此时此刻,中国西南地区正在遭受罕见的大旱。作为珠江之源,西南旱情,不得不让我们再度审视深圳的缺水问题。
  A
  现状:
  水库蓄满不够一个半月所需
  在深圳,基本没有感觉到缺水。但是,没有感觉到缺水,不代表我们没有缺水问题。目前,深圳用水超过80%来自境外引水。由于深圳用水的高度对外依存性,深圳人用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始终高悬头顶的,稍有波动,就会拉响用水警报。
  据了解,目前深圳境外调水的水源地东江,其开发利用率为29%,规划至2010年东江开发利用率为42.1%,将超过国际上通行的40%河流开发利用警界线,增加取水配额难度较大。一旦东江取水量受到限制或境外供水线路例行检修、事故维修而停水,将影响深圳市的正常稳定供水。
  同时,深圳本地与境外供水网络联结的水库库容仅为2.34亿立方米,即使全部蓄满,按2010年用水水平,也不足全市一个半月的供水需求,难以抵御严重干旱和突发事件的侵袭。目前水资源已显不足,而远期供需缺口也不小,这正是专家们担心的。
  据分析,深圳原水紧缺,既有资源性缺水的客观因素,也有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水资源浪费等人为因素,二者相加,加剧了深圳缺水的严重现状。水资源瓶颈问题突出,供水安全保障不足,供水保证率偏低——深圳人用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落下吗?
  剖析:
  “五大主因”造成深圳缺水
  1、没有大江大河本地水源缺乏
  深圳是全国严重缺水的七大城市之一。“广东省境内的大江大河分布不流经深圳区内,这是导致深圳淡水资源紧张的客观地理因素,也是形成当前深圳地区性缺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深圳水务专家表示。
  据市水务局分析,深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75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的十分之一,也大大低于全省的人均水平,属资源型缺水城市。
  由于深圳本地水资源缺乏,供水的增量主要依靠市外引水平衡。目前,深圳现状水源主要为境外东江水和本地地表水,还有少量地下水补充,海水主要为沿海电厂生产冷却用水。2007年全市总供水量18.0亿立方米,其中境外东江引水量13.26亿立方米,占全市总供水量的73.7%。
  “进入21世纪,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深圳继续增加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量难度极大,若无新的市外水源补充,将会出现新的供水危机。”水务专家表示。
  2、人口激增令深圳“被缺水”
  深圳经济特区在成立之初描绘特区蓝图时,是按照100万人口规模来规划水、电、交通网络的。而如今,深圳人口从1979年末31.41万增至2009年末常住人口891万,实际管理和服务的人口更是高达1400万。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用水的压力,这是导致深圳淡水资源紧缺的客观原因。
  人口基数快速膨胀,必然带来农业和工业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意味着农业和工业用水量的快速增大。资料显示,深圳经济特区1986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总量为8156万立方米,而1993年增加到27800万立方米,是1986年的3.4倍。2008年深圳全市供水总量为156956万吨,比1999年增长36.5%。
  “在现有径流分布状态下,深圳每年能够提取的水量难以有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方面是人口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年取水量的缓慢提高,自然形成了人均水量日益减少的趋势。”市水务局有关人士指出。
  3、城市化的深圳很难留住水
  深圳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数字显示,仅1993年投入施工的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就有140栋,城市公路建成1205公里。到今天,特区内外更是遍地开花,到处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工动土。
  “在深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植被、林地与土壤大量消失减少了稳定的径流量,也是导致淡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水务专家指出。稳定的径流量是城市用水的基本保障,植被、林地和土壤又是实现径流量稳定的基本要素。而在深圳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大量水泥化、沥青化,大面积的天然植被被毁,林木被砍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4、水污染加剧导致可用水短缺
  本地可利用水资源减少,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不大,进一步加深水资源供需矛盾。这也是当前深圳人用水的一大痛处。
  目前我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限于传统水资源,供水水源较单一。全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不足1%;海水利用仅限于工业电厂冷却用水;雨洪利用仅在个别小区有少量试点。
  另一方面,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地表径流利用率偏低。全市310条大小河流中有200多条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能作为饮用水水源。
  “深圳特区内唯一的大河——深圳河,及其主要支流如布吉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污染治理尚且任重道远,而要作为原水来利用,恐怕今后几十年都指望不上。”水务专家表示。
  而位于特区外的两条大河茅洲河和观澜河的提水工程,由于河道水质较差,近年先后停止提水,造成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进一步加深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5、浪费水的行为依然大量存在
  经过数年持续不断的节水宣传,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节水的意识增强了,节水的办法多了,节水的效果好了。但浪费水的行为依然大量存在。
  公共场所浪费水现象严重也是市民投诉的热点。在许多公共建筑物里,不关水龙头、不关紧水龙头或者水龙头坏了没人管的现象随处可见,市民对此意见颇大。
  在此次水价调整听证会上,洗车、桑拿、营业性歌舞厅等特种用水水价调整问题,受到不少听证代表的关注,普遍认为方案中关于特种水水价调整幅度太小。
  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我市年节水都在1亿立方米以上,有效缓解了我市供水紧张的局面,足见节水对于深圳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作用。
  C
  对策:
  “开源”和“节流”两条腿走路
  面对深圳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水务专家指出,长远来看,一方面,深圳仍然需要在水源建设上大力开源,同时向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开掘水资源,另一方面,节约用水需要成为全深圳的共同行动。
  “开源和节流,两条腿走路的深圳,才能缓解用水紧缺的局面。”
  开源:积极争取新增境外引水
  目前来看,开源走在了前面。近期计划实施的水源工程包括境外调水与境内新建、扩建工程。
  境内水源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扩建)东涌、洞梓、径子、铁岗等13个水库,完成北线引水工程、大鹏半岛支线供水工程(沙湖—葵涌段)、大鹏半岛水源工程—坝光支线工程、盐田支线供水工程、大工业城支线供水工程和梅林笔架山支线等多条分区分片的输配水工程建设,完善“长藤结瓜、分片调蓄、灵活调度”的供水工程体系。
  谋求流域合作开发境外水资源,应是深圳需要坚持争取的开源策略。对深圳市而言,境外引水途径有三个:一是依靠东江挖潜,即通过新增或改造已有东江引水工程多取东江洪水,实现东江洪水资源化;二是新增东江引水指标;三是远期展望西江引水或新丰江水库引水。
  此外,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也是开源途径之一。
  节流:利用价格杠杆推动节水
  开源而不节流,显然对深圳用水极为不利。现状是,在开源的同时,节流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浪费水、污染水的问题在深圳仍然比较严重。
  专家认为,要杜绝制造水污染、浪费水的不良现象,应该加大保护用水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意识,同时,利用价格杠杆,推动节约用水。
  此次水价调整,将是一次利用价格杠杆推进节约用水的良机。在1月举行的听证会上,不少听证代表表态支持水价上调,认为认为调整水价的目的就是希望运用价格杠杆来激发大家的节水意识。
  同时,市民也希望政府在促进节约用水方面还应该采取更多激励措施。市民彭先生提出,政府可以对节水改造的住宅区给予一定的补贴,免除其一定年度的排污费和垃圾费,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等,同时对不改造的住宅区加收排污处理费,对超标用水加收惩罚性的费用等。
  相关新闻
  深圳“爱心水”输往旱区
  本报记者陈靓 实习生姜淑娟报道 本报与市水务局、市节水办、市关爱办、市水务集团联合发起“春雨行动”以来,得到鹏城多家爱心企业和广大热心市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以送水、募捐、祈福等多种形式参与活动。鹏城人的爱心像一场接力秀,正源源不断地把爱心送往旱灾区。
  自深圳市慈善会在3月29日已率先将2000多箱饮用水用火车运到贵州晴隆县后,鸿威地产、深圳天虹、汉京集团、广东公安边防七支队和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也加入到向灾区运送“爱心水”的行动中。“晨光乳业抗灾爱心救护队”还将20万盒近50吨茶饮料和奶饮品运往贵州省两所旱灾最严重的小学,向当地的孩子们发放。深圳鑫格力净水器厂家则向灾区捐赠了一批崭新的净水设备。首批抗旱救灾款62万元特殊团费目前也已经到位,即将发往灾区。
三人行采集 软件含文章采集、发 贴、 回帖、 模拟论坛会员 看贴点贴 、模拟论坛会员千人火 爆在线等等功能, 具有采集更新论 坛内容、制造论坛千人 在线,日发万贴的火暴气氛,是一款强大的数据采集器,使用更多软件请到http://www.srxzz.com下载。(您使用的软件为免费 版本,注册为终身正式版本后将不 带本广告。三人行站长QQ:725659)
[img ] ht tp://888.srxzz. com/t/ad1.gif[/im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6:1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