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数瑞典人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表态乐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1 12: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记者陈雪菲报道 3月28日,中国吉利汽车集团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约,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尽管这个瑞典品牌易主吉利后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多数瑞典人对此项交易表态乐观。
推荐阅读

王益受贿案牵出刘芳菲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受贿案一审开庭,央视主持人刘芳菲被牵涉其中。
外交部:中美关系干扰期结束
[资讯] 江苏问题疫苗企业否认百万人受害
[资讯] 俄罗斯追捕爆炸袭击者3名同伙
[财经] 中国地产狂潮催生“鬼城”
[科技] 游客拍到杀人鲸追杀海豚(图)
[健康] 当心矿泉水!揭饮食经典谎言
[健康] 注重细节!解读异性眼中真性感
中国4月将处决一名日本籍毒贩
[旅游] 世界上最古老的20个城市(图)
[旅游] 风靡全球的瑞士军刀生产过程
[历史] 美拍47年内战国军装备
[历史] 美评世界十大古都 西安第九
[汽车] 北京车展国产自主新车大盘点
[爱丽]女星人工受孕离奇方式
[爱丽]女星人工受孕离奇方式


  吉利对沃尔沃来说意味着美好的前途

  现年68岁的沃尔沃老员工汉斯·奥诺夫·对吉利收购沃尔沃非常看好。“吉利对沃尔沃来说意味着美好的前途,不然我也不会重新回到沃尔沃来工作。易主吉利对沃尔沃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奥尔森说。

  奥尔森从1966年起便供职于沃尔沃。在福特收购沃尔沃品牌之后的2000至2006年间,奥尔森曾任沃尔沃汽车的负责人。目前,奥尔森在沃尔沃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仍是董事会的一员。

  “现在吉利的收购为沃尔沃注入了血肉,沃尔沃将从巨大的中国市场中获益 ”,奥尔森在接受瑞典通讯社的采访时乐观地表示。

  (被收购)对沃尔沃来说是一次好机会

  《瑞典日报》 记者乔纳斯·弗勒贝格在接受英文版《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沃尔沃易主吉利,一个好处是吉利能够帮助沃尔沃提高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但同时,弗勒贝格也对此前沃尔沃工会的担忧表示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海外还没有建立起非常好的声誉,此次收购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海外著名品牌。因此,延续该品牌的高端标准将是一个挑战。因为没有前车之鉴,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弗勒贝格表示。

  “吉利保持国产车面向国内市场,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生产再销往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决定是明智的“,弗勒贝格补充说。

  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同是来自《瑞典日报》的记者尼尔斯-奥乐福-奥莱维克则表示了对于吉利资金方面的担忧。 该记者提醒说:“如果吉利从政府控制的银行来贷款融资,这将会限制其未来的发展。”

  尽管如此,奥莱维克还是对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表态表示高兴,这意味着吉利将保持沃尔沃品质和价格的高端性,因为他并不希望看到沃尔沃从此变成一个廉价的品牌。

  沃尔沃工会支持收购

  沃尔沃工会组织先前并不支持吉利的收购计划,认为计划中没有提出沃尔沃未来发展策略,担心会发生裁员等情况,但最终工会对收购表示了支持。

  沃尔沃汽车工会IF Metall主席迈克尔·塞尔斯特伦表示:“我们没有为此特别兴奋,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次收购将走上正轨。”

  “虽然称不上担心,但我们还是感到一些不确定性。收购完成后我们需要告知我们的会员,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 塞尔斯特伦说。

  沃尔沃工会希望新沃尔沃能重新雇佣以前员工。在上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沃尔沃的CEO史蒂芬·欧德表示沃尔沃私家车年产量将从原先的34万辆增加到39万辆。

  “我们希望人们能再次得到工作。无论如何,吉利买下了这个公司准备开始赚钱了,” 塞尔斯特伦说。“吉利的商业计划是,沃尔沃保留在欧洲的生产基地和哥德堡的主要部门,并继续研发工作。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所以我们同意这次收购。”

  吉利任重道远

  尽管如此,人们对工作方面的担忧仍然存在。“现在看起来瑞典的工作没有收到威胁,一切都很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沃尔沃的生产线将向中国和其他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国家转移.” 弗勒贝格表示。

  弗勒贝格的这一观点同时的得到了瑞典《每日新闻》负责发布汽车新闻的记者杰克齐-瓦纳的回应。瓦纳认为短时期内瑞典和比利时的相关职位不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或者印度将会大规模量产沃尔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6:03 , Processed in 0.531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