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之------吾解象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二十天了,在这二十天里,有太多的泪水和感动!
对于这次地震,全国人民都多多少少付出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从中央领导亲临坐镇指挥到地方县镇官员实际行动,更有我们的许许多多的人民子弟兵
不畏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日夜奋斗在一线抢险救灾现场!已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了!
对于这场汶川大地震,从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起,全国人民的心就共同凝聚在了一起!有了一幕幕悲伤和感人的场景~~~!
"汶川大地震",那天下午,笔者在网上第一眼看到时,非常震惊和难过。
而名称"汶川"似乎也有些让人一惊,起先与很多人的发音误读是同样的------以为发音"文"川,而这个真实的"汶"似乎是给人的一个巨大的"?"号,再从
字面去看---" 5.12 汶川大地震 " ------ " 吾(悟)要(腰)二(儿,爱,尔~),问(汶)川大地震 "------问---带着水带着文的"问(汶-多音men意为不明不察)"川(水,流动运行之水河流),再看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为智,为民!再看汶川之水---岷江,以山为旁,可以看到民之重!
以下具体分析:从人地天逐一分析解读---解象---
据古人的象理要素,找出各个关联字词要素
现将汶川地震的 天时 地理 人族 划出如下:
1. 天时: 2008年5月12日 ---512 汶川(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地震,5 (五,吾,伍,悟~~)1(要,腰,一,壹,~~)2(二,貳,尔,儿,爱,~~),吾要二(爱儿尔),我们得到几个二?
农历: 四月八日---四内有儿(八),外有八(儿),八---人,共有一撇和一捺,还记得第四次人口普查吗?“四”是那次普的符号!八除以四为二(2儿),八加四为一十二(12)~?。
天干地支八字:
戊子(年-火) 丁巳(月-土) 壬子(日-木) 丁未(时-水)(地震1428即未时088分01秒始三分钟过后,未时三刻已过!未了~)
戊(悟,吾务勿无~天干第五)子 丁(人丁,定,叮~)巳(巳思是) 壬(人,壬,任仁认,~)子 丁(人丁,定,叮~) 未(为--二人+1为未形) 1月25日(甲子日金)大雪灾至大地震为108天
看:先提出二对“子丁(子叮~)”,得到“戊巳壬未”---“吾(悟)思认为”、吾是认为、吾委是任、无为是任(认识)、委任是吾、、、
“子丁”如何解? 二对“子丁”又如何解?~~~~~~ 为何与子与儿联系如此紧密?
2. 地理: 汶川(威州镇漩口镇)------(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我们看到:岷江是这里最大的江河,上面说了,“问(带着水-智慧的文明的)汶”川(大智大民为大水!)
再看:汶川地,乃是大禹的故乡,大禹治全国之水(疏导治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立下不朽功绩!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矿石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震中在汶川。
再看都江堰是疏导治水的不朽明证!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宝瓶口”、“分水鱼咀”、“飞沙堰”,是都江堰的三大主要工程,在其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下成为规模巨大的灌溉系统,其中引水渠道总长为1100公里(支流520多条,分堰2200道),灌溉总面积300多万亩。同时,还具有防洪,航运的功能。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494)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水神。
可是现在“二王庙”已在地震中损毁,~?? ~~~疏导精神??? 人口???
3。人族:藏羌族和汉族,藏羌(ZQ & CQ),听出音了吗?
再说震中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分布亦广,据说他们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 、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历史在我国民族史上古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以后,羌族多被汉族或其他族所融合,只在岷江上游还有部分存在。这种从远古时期一直保存至今,经历数千年之久的民族,在我国及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们是研究羌族社会和历史的活标本,也为探讨其他兄弟民族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羌族自称“日玛”(zma)、“日麦”(zme)或“尔玛”(xma)、“尔麦”(xme),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所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以及绵阳地区的北川等县,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区。现今人口约30万,使用羌语,羌族已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通用汉文。唐代至民国初期所沿用“茂州”之名,皆“以郡界茂湿山得名”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沿用旧名。1958年建立茂汶羌族自治县时取“茂县”、“汶川”二名各一字得名,茂汶县大部地区处于汶山地带,故称汶山即岷山,古汶、岷通用,古人称境内之九顶山为“岷(汶)山之首”或“冉验汶山之表”。
羌族信仰原始宗教,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羌族最为崇拜的是“天神”(太阳神)。具有特色的神的象征物,是一种乳白色的石英石,羊也是羌族的~。
羌族人对治水有丰富的经验,举世闻名的川西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2000多年前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修建的。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羌语称碉楼为“邛笼”。羌族自称“日玛”(zma)、“日麦”(zme)或“尔玛”(xma)、“尔麦”(xme),早在2 0 0 0 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冉(左马右龙)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 0 至3 0 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
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羌族还以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这些建筑包括碉楼(古称邛笼)、索桥、栈道以及掘井、筑堰等。羌族的刺绣、挑花,图案新颖,古朴大方,是羌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心灵手巧的羌族妇女挑花不需图稿,信手即兴绘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在妇女的衣边、衣领、腰带、鞋等处挑绣出朴素大方、绚丽多彩的花纹图案,使羌族服饰更加鲜明美丽。
如果汉族是钢铁的话,那么羌族我可以说是稀土(金属),还有我们的其他少数民族和他们的文化~~~,感谢党和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请保护我们的少数民族和文化~~~,因为他们都是民族之金!!!
再看羌:羊下有儿,我们想起羊(不论是小羊还是大羊)的叫声,会想起什么?“妈~~~妈~~~妈~~~”,“爸爸”的叫声都有不同(有大大,爹爹,爸爸,dad,~),但要知道,“妈妈”是孩子最先呼叫的名称,都很相像!当孩子不停的叫妈妈时,我们能想到什么?~~~
最后,请大家再想想我们的人口寄生ZC对于人民的~~~~~~,我们能想到什么?请大家想~~~~~~
司马迁称管子:“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而为功。”(《史记。管彦列传》),郭偃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也;君以为难,其易亦将至也。”(《国语。晋语四》),老子曰:“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甲组4:6),老子曰:“慎终如始,此无败事矣。”(甲组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