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后援中心”虚惊一场 地震考问金融业备灾
记者掌握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5月23日,处于震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受灾网点已达2769个,其中房屋完全倒塌131个,无法正常营业的网点778个;位于重灾区的绵阳市商业银行,50多个网点中有10个以上短期内无法恢复运作。
在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坍塌的银行废墟、瘫痪的网点和永远丢失的客户资料,正考问着国内金融业的备灾能力。
后援中心虚惊
“区内平安等金融机构的后援中心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失,很多企业已经在复工。”近日,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发言人在电话中称,虽然本次地震对区内企业员工有心理影响,但大部分企业对在成都高新区继续投资仍信心充足。
离震中汶川县100公里的成都市,数年前决定抓住国内后援产业兴起的良机,吸引了众多的IT和金融机构落户投资开设灾备、数据和其它后援中心。
4月初,随着光大银行后援中心的落户,已有12家金融机构后援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其中不乏大型银行和保险集团,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泰康人寿、易方达基金等。在800余亩的土地上,投资额已逾100亿元人民币。
3月22日,中国太保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将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在成都高新区建设IT容灾、研发及后援中心,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太保关于该项目的议案称,选址成都的原因之一是,当地地质条件比较稳定,远离地震带,且地处战略腹地,在成都建灾备中心面临的自然灾难等可能性较低等。
然而,话音刚落,太保的项目准备年内动工之际,四川却发生罕见的8级大地震。
来自四川省政府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成都市因地震灾害遇难4179人,受伤21703人。成都高新区方面,5月23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对外宣称,目前高新区的办公大楼、学校以及厂房都是安全的;截至22日,高新区64%的建筑工地正式复工,高新区企业已有90%恢复生产。
5月26日,中国太保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在接受本报咨询时称,目前尚未获悉太保在成都的后援中心项目有变动的情况,而且工程尚未开工。
随着国内业务流程外包(BPO)产业和企业灾备意识的增强,目前已初步形成东有上海,南到深圳、广州,西到成都,北至北京、大连的四大金融BPO产业区域。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系教授任兆璋认为,灾备后援中心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因此异地灾备是机构选择的主要方向;金融机构的灾备后勤中心设立本身就是为了防范灾害,因此应远离地震中心地带;另外,人员和运作成本也是重要选择因素。
为了加强建筑防震能力,稳定企业信心,前述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发言人表示,管委会已规定,今后在高新区新建的公共建筑,将取消砖混结构形式,针对建筑的各个环节将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