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透明,征信体系不完善,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建议,应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
孙工声说,据统计,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信息不透明,导致政府的政策支持、银行的金融支持、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持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中小企业因融资问题而关闭破产。
“为探索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在常州、南通等地开展了试点,搭建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单个和批量企业查询、固定统计分析报表等信息查询分析功能,同时形成了‘信用评分+指标筛选’的优选成长性企业分析测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孙工声说,然而,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发现信用体系建设在政策支撑、信息支持、技术平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征集机制还不完善。
为此,孙工声建议,应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确立信息征集、使用、披露、保护和监管的主要原则。明确工信、财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明确职责分工,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依托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快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更新的长效机制,突破部门和行业壁垒,实现信息联合征集,促进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银行、企业间顺畅交换和使用。
此外,尽快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出台与信用挂钩的金融、财税、社会服务支持措施。整合各部委有关中小企业的担保奖励、财政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立起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以信息采集更新、信用状况评价、融资培育推介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融资培育机制。
孙工声建议,可先启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由人民银行牵头,工信、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探索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及其治理机制,待有成功经验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
特别推荐:
链接标记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 链接标记会议直播系列
链接标记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