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会求解“尊严生活”:民主与民生缺一不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8: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尊严”这个字眼首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人们心底激起强烈的情感波澜。事实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温Jiabao总理三提“尊严”,从2月12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到2月27日接受新华网专访,再到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温Jiabao的“尊严论”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究竟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如何才能让百姓活得有尊严?这一话题不仅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亦成为近期中国舆论的焦点。
温Jiabao三论“尊严”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Jiabao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2010年3月5日温Jiabao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Jiabao: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方面

    ——2010年2月27日温Jiabao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

    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2010年2月12日温Jiabao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时说

    ——2009年2月28日温Jiabao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
什么才是“有尊严”的生活?
代表委员畅谈“心目中的尊严生活”



    一名骑车人路过一处楼盘工地。在当前的高房价面前,很多中国人很难找到“尊严”CFP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要推进有利于民生方面的改革以及落实一些安排,相应的,在法律上要加以体现,而且要通过立法推动这方面的改革。

    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改变农村过去贫穷状况,让农民有田种、有衣穿、吃得饱,过得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孙大发上将:国家更加民主,人民更加富裕,在国际上更有地位。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对人权更加尊重。

    湖南省江华县县长李祥红:很自由,心情很放得开,老百姓能自由到政府找任何人。

    广西省贺州市八步区水利工程管理站副站长杨琴:有开心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

    香港太平绅士刘佩琼:有素质、有知识、有文化、有房子住。

    河北省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老有所依,学有所教,建立完整的劳保体系。
网言网语:有尊严就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有活儿干"



    买房“啃老”(资料图片)

   
    网友"令狐不冲":什么是尊严?尊严就是有更多的女孩不做“郭海藻”;尊严就是有更多的农村孩子不再为高学费而哭泣;尊严就是更多的农民工在建造城市的时候得到城市的尊重和认可;尊严就是当我们每一个人提到国家时而由衷的自豪!

    网友"人间行者":尊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网友"笑一笑十年少":要让老百姓过得幸福、享受尊严,就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有工作干,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实实在在的尊严需求。

    网友"老子":老百姓手有余钱,心里才会瓷实,这样生活才能谈得上有尊严。这就要求不仅做大“蛋糕”,还要学会分配“蛋糕”,让更多草根阶层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网友"师傅等等我":老百姓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太难了。要想让百姓有尊严,起码让大家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安居乐业!

    网友"林红林白":不管一个人的收入有多高,如果他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个不公平地位,他能有尊严感吗?因此,尊严不只意味着温饱之类的物质保障,尊严更是人生的基本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就是人人都能公正地享有社会正义,享有精神自由,享有人格与权利的平等。
如何才能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
    温Jiabao"尊严论"引热议:权利若坚实尊严自然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无忧后,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目标。执政党发现并顺应大势,赋予“以人为本”新的内涵,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人的内心和精神感受,也就是所谓的“尊严”。当此两会召开、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凝聚共识,再启改革已成中国人的普遍意志和公共选择。当政府权力被运用保障公民权利,当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当公民的权利丰满坚实、公共服务健全均等之时,一个更有尊严、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也将随之来临。

    "更有尊严"对百姓来说就是保障民生

    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理将“人民的尊严”写进政府报告,彰显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与“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也是总理对各级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有尊严”,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有尊严生活”三关键词:平等公民自我实现

    经对采访结果归纳梳理,记者发现大多数代表认为衣食住行的基本满足为“尊严”之前提,平等、公民、自我实现等则为“尊严”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图娅认为,“尊严论”提出特别适时,这将为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当“穷得吃不上饭”的问题解决后,尊严更多体现社会生活中相互平等程度的提高,政府服务性职能进一步增强以及公民重要性更加凸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以往中国改革的重点在于经济发展,现在尊严理念的提出表明,政府更着眼于中国人自身的发展,这是中国‘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社会政治领域的新体现。”

    人民日报:"让人民更有尊严"意义何在

    如果说,以前我们习惯于更多地用物质的尺度来形容“幸福”,2010年政府对保证民众尊严的承诺,或许是一个转机,我们的政府,不但开始意识到走向小康的民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高企,也在用这个尺度对政府工作、对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特别推荐:

    链接标记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    链接标记会议直播系列

    链接标记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2 12: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