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祥国:新社会管理方式 强化"服务型"管理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7:3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部发达地区如何管理好大量的流动人口?怎样应对越来越多的虚拟社会网络事件?新型社会组织该如何管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法委书记林祥国认为,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也会较早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社会管理问题,应大胆舍弃以往管理为主的思维,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以服务型管理等理念答好社会管理这张“新考卷”。

    据林祥国介绍,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在社会管理建设方面,江苏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在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林祥国说:“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又滞后于社会建设,由此带来了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林祥国说,东部现在遇到的问题可能就是中西部明天会面临的难题,探索东部的解决办法对中西部有借鉴意义。“社会管理创新首先要求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要学会用开放的思维管理开放背景下的社会事务,用市场的手段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问题。”林祥国说,“既要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和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更应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建立服务社会、反映诉求、科学管治的新渠道,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林祥国建议,就政法机关而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应强化“人本型”管理理念,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强化“服务型”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由传统的防范型管理向服务型、平等型、无偿型管理转变;还应强化“参与型”管理理念,实行过程开放、手段多样、与民合作、使民参与,从单一的行政型管理向综合参与型转变;强化“和谐型”管理理念,从促进和谐的角度处理问题,最大限度理顺社会不满情绪,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


    特别推荐:

    链接标记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    链接标记会议直播系列

    链接标记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5:2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