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那年长江发洪水,后来媒体就请一些经济学家出来分析洪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当时有不少人说:发洪水对经济未必是坏事,因为要重建,重建拉动内需,所以反而有可能拉动经济。
那个时候,我学经济才第二年。我当时觉得这个论断违反常识,虽然我知道常识经常是不靠谱的,但是我现在仍然相信这个论断违反常识,好在我现在已经学了11年经济学了,我能说出来这件事情为什么是不对的了。
我在很早的时候想明白的一件事情是,前面的论断极有可能是个会计游戏。这么说吧,假设你有一辆车因为事故报废了(自然灾害),保险公司把钱陪给了你,你又去买了一辆一模一样的车(灾后重建)。对你而言,整件事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你之前有一辆车,之后还是只有一辆车。然后那些经济学家其实在说,我们把买新车这件事情算入GDP,但是把车报废那件事情不算入GDP,这样GDP里就多了一辆新车(心里想着乘数效应的人请稍等),这样经济就被拉动了。请注意:经济学里不是这么定义GDP的,统计局也不应该这么计算GDP,而是这些经济学家自己搞糊涂了。真正的GDP计算,车辆报废那件事情,取决于你怎么称呼,折旧也好负投资也好,总之是要从当年的GDP里扣除的,买车这件事情记成消费也好,记成投资也好,是要记入当年GDP的。这一正一负,在GDP里正好抵消,对GDP的统计不应该有影响。
当然,上面的故事不是全部,很多人心里还有一个凯恩斯的故事:我买了一辆车,汽车厂就要多生产一辆车,这会帮助增加汽车厂和里面工人的收入,他们又会花钱,然后又会增加其他人的收入,如此下去,我虽然只买了一辆车,但是对整个经济造成的拉动效应要超过一辆车,所以还是能拉动经济的。
凯恩斯的故事显然是有前提和应用范围的(如果不是错的,很多人坚信凯恩斯错的连家都不认识,当然能有资格批评凯恩斯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其实也就属于群殴性质。弗里德曼就认为凯恩斯错的不认识家,虽然凯恩斯仍然是他愿意一起吃晚饭的四个经济学家之一,剩下的三个是:斯密,马歇尔和斯蒂格勒。全美国已经没有几个经济系还教博士生凯恩斯的理论了,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是个例外),不意识到这一点,你可以得出无穷多的谬论:比如说,我们要是把生产的东西全都扔到海里(或者用各种方式毁了),这样也能拉动经济。我们雇无穷多人,挖坑再埋上,再挖开再埋上,这样也能拉动经济。我们吃饭,吃一半扔一半,这样也能拉动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