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写]震灾中的80后90后们: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1 16:3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写]震灾中的80后90后们: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

--------------------------------------------------------------------------------

2008-05-21 13: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护下快乐成长;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


  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


  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6:38:49 | 只看该作者
  危难中他们不愿独自逃生


  逃走?还是救人?这个瞬间的提问,在震灾中是个异常严肃的生死抉择。在四川地震中,很多年仅十几岁的中学生,以自己的无私和无畏,令整个社会动容。


  “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为救同学而受重伤的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被压在瓦砾中长达20多个小时。“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看着年幼的儿子咬着牙强忍泪水。


  12日,陈浩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个子高挑的陈浩很快跑下楼梯,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马上就可以到达安全地带了。可这时,他回头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他转头向回跑,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就在这一瞬间,三四米的砖墙“哗啦”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伤势严重的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他突然扬起双手,呢喃着“我抓住她了”“我不哭,我要忍住”。


  和陈浩一样,晏鹏也以超出年龄的勇气和担当,让父母、救援战士和医生流泪。


  14日上午9时40分许,被埋在两层楼房废墟下40多个小时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晏鹏获救。


  被抬出来的晏鹏满身是伤,右腿因受重物长时间压迫已严重坏疽,无法保住。但这位坚强的小伙子从他被救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向周边的人喊:“通道里还有很多同学,快去救他们!”。


  12日下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晏鹏所在的北川中学教学楼共有21个班1000多名师生在上课。当时,教学楼突然剧烈摇晃了几下,坐在窗边的晏鹏被甩出了教室,摔落在教学楼外,他爬起来之际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可身边没见一个同班同学。


  他没有逃生,而是立刻冲进教室,但刚喊出“地震了,快跑!”,就被突然垮塌的教学楼掩埋了。上课的1000多名师生,除少数被甩出教室外,大都被掩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6:38:55 | 只看该作者
 用务实、理性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


  除了在地震现场奋不顾身的少年英雄,在全国其他地方,时刻关注灾情的“80后”“90后”们,也表现出了对抗震救灾真诚的关切,他们参与的方式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务实、理性色彩。


  以追求个性自由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代表性人物——作家韩寒,在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就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他要通过亲赴灾区而不是捐款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援助。


  在他的博客中,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钱维持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位年轻的新锐作家张悦然,也进入北川县城,其中一半的路都是徒步进行的。在帮助受灾者的同时,这个敏感的女孩真切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在博客里,她流露了在进入险境时对父母的思念,“我总是令他们担心,很抱歉”。


  那些曾经被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度沉湎于个人世界”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喝彩。


  四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就纷纷开展了献血活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学生服务楼前,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队伍。


  在清华大学,两个小时内,排队等候献血的师生达到上千人。根据规定,一次献血数量在200毫升至400毫升之间,而多数学生都选择献400毫升。


  从13日上午开始,北京王府井、西单等繁华地区的流动采血车挤满了等待献血的市民,队伍一度长达数里,引起交通堵塞,其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
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6:39:01 | 只看该作者
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


  在经历了山河变色、家园被毁、痛失亲人的恐惧和悲伤后,中国年轻的一代迅速成熟起来,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厚重,勇敢地承担起沉重的社会责任。


  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为拯救学生献出生命的教师谭千秋的女儿——北京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谭君子,从去世的父亲身上,领悟到亲情的可贵和人生的责任。


  她撰文写道,“如今,我对爸爸的情感不仅仅是尊敬、思念,还有悔恨。”“我悔恨的是,因为贪玩而很晚回家;悔恨的是,在大学念书时没能天天都往家里挂个电话……”


  这个坚强的女孩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家人健在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对于我的爸爸,我要代替他撑起这个家,照顾好阿姨和妹妹。”


  亲历了地震的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院一年级学生聂艳,在灾难后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突如其来的悲剧,让她和同学们变成了相依为命的亲人。她说,她和同学们会一生彼此宽容,珍惜这份友谊。很多同学都感到,他们一下子长大了。这些习惯我行我素,甚至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年轻人,被巨大的灾难拉回到现实。


  聂艳说:“我们终于了解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清醒看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过去,他们总习惯于依赖父母和老师,而此次经历,大家明白了,人生的许多艰难险阻要独自去承担,不能畏惧困难,更不能消极等待。


  克服困难的过程,使孩子们吸取了巨大的精神能量,在自救的同时,他们懂得了关心和帮助别人。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温Jiabao总理来到绵阳市,握着一个流泪的女孩的手勉励说:“你们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在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的带领下,这些孩子——北川中学学生刘怡雪、白琳和陈兵来到北京。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告诉他们,现在有很多好心人希望资助他们,甚至提出把他们接到北京,负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但白琳轻轻地摇头:“如果在平时,能到北京来上学是我做梦都想的事情。现在,我不可能留在北京,我一定要回家乡。”


  她说:“我们要去做志愿者。要回去告诉同学们,别害怕,别放弃,大家没有忘记我们,都在关心我们。”
5#
发表于 2008-5-21 16:41:28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5-21 16:4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是啊现在的学生就是缺乏这种教育,很冷漠
7#
发表于 2008-5-21 16:43:2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有太多的感动
8#
发表于 2008-5-21 16:54:47 | 只看该作者
流了太多的泪水,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新一代人身上的闪光点,这不仅是我反思我们这里的学生真是大相径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5 07:2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