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石答网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1 11:4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ucewang:

       老王,如果所有房子的抗震度能达十级,才是最大的功德。这可以是万科的努力方向之一哦

lishaom:

   那要看是要在哪里建的房子,抗震度十级没问题,关键是成本对于购房人是否接受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2:42:06 | 只看该作者
慧眼:

    不等于要大幅提高成本,关键在结构和材料上做文章。想想中国传统上的许多木质结构的建筑(寺庙,塔),成本低廉,但都非常抗震,可以借鉴。看似没有路的地方,可能是最大的机会……

王石: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木结构,由于其质材的柔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其成本也不是很高。但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推广木材做建筑材料存在:1)没有如此巨大的森林资源可供采伐而不破坏生态;2)即使木材可以源源不断,结构上,木材并不适合城市的高层集合建筑,更不用说防火规范通不过。

     根据地震多发的日本来看,建筑的质材有木、轻钢、钢、钢筋混凝土、混合材料,抗震性能都不错。但高层建筑采用的还是钢和钢筋混凝土,或两种质材的复合。成本上考虑,即使日本,还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建筑机构上,同中国建筑的刚性剪力墙规范不同的是,日本采用框架柔性结构。95阪神地震,证明了柔性结构的优越性。

     根据中国国情,建筑材料的选择只能是钢筋混凝土为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2:42:16 | 只看该作者
5.12大地震后,万科的专家组迅速赶赴灾区勘察建筑抗震性能和毁损情况。

我曾同专家组勘察了三市、三个县的四个镇。得出结论:目测初步判断,按照国家2002年的建筑规范标准,新建筑可以做到:中震可以修复、大震框架不倒的要求。认真总结5.12大地震的血的教训,借鉴国际上的防震建筑经验,可以在市场承受的范围内,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设防震性能更好的住宅。这正是住宅建设者的思考,也是万科人的思考,是让“建筑赞美生命”的真谛。
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2:42:3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突然很好奇,王石是怎么把慈善作为常态的,就搜了一下,网上能搜到的万科捐赠记录结合这几年中国的大灾有:
1、03年-06年,王石号召万科员工累计给西藏拉萨盲童学校捐了大概40万左右
2、印尼海啸万科员工捐了12万多
3、95年广东洪灾万科员工捐了1万多
4、05年万科在希望小学上捐了差不多30万,主要集中在贵州
5、05年9月万科给万科城试验学校捐了100万(呵呵,这也叫捐?)
6、07年给龙岗慈善基金会捐了100万(突然这么大方,我忍不住恶意的揣测是不是要在龙岗拿地)
7、08年雪灾算上万科员工捐款差不多100万
非典没有找到捐赠记录,而且万科也没有查到有基金会这样的组织。万科倒是经常组织业主的慈善酒会,但从报道看也是为了卖房子居多。
不知道王石的Fans怎么解释万科这几年的慈善常态?
      
王10登山的费用,常态慈善?笑话!之前捐出的钱占他登山费用的几分之一
1999年5月,玉珠峰,海拔6178米,等顶, 合计花费256万.
2000年4月,章子峰,海拔7143米,登顶,合计花费328万.
2001年8月,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登顶,合计花费365万.
2002年2月,非洲乞利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登顶,合计花费240万.
2002年5月,北美洲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登顶,合计花费235万.
2003年5月,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登顶,合计花费360万.
2003年12月,南极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登顶,合计花费205万.
2004年1月,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登顶,合计花费226万.
2004年7月,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登顶,365万
2004年7月,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28米,登顶,合计花费234万.
2005年4月,滑雪抵达北极点,合计花费282万.
2005年12月,顺利抵达南极点,合计花费355万.
2006年12月24日,印度尼西亚 查亚峰,海拔5,030米,登顶,合计花费233万.
王10 董事会主席 年薪691万元
5#
发表于 2008-5-21 16:52:0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5 10:3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