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拟规定教师连续工作六年须换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 10:4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择校问题存在于中国所有城市的义务教育之中。如北京市虽已按照《义务教育法》取消了“重点校”以及“非重点校”的区分,但传统“名校”依然牵动家长们的心。
  地方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努力,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为重要一环。
  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有望通过立法推动在江苏全省推开。农历新年后第一个工作周,《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下简称“《办法》”)开始征求意见。
  这部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法制办共同起草的省级立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写入了教师6年必须流动条款。该立法将于今年5月左右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不过江苏率先推出的这部法案,可能面临“善法难行”的尴尬。除了具体细节考量,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以及政府均衡教育资源责任缺失,有专家认为,教师流动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未能治本。要改革的不仅是教师任职制度。
  剑指“择校热”
  江苏省法制办网站上公布的《办法》文本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应当流动。第三十五条同时规定: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校长任期三年,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连续工作满六年,必须换一个学校任教。
  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江苏省“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建立教师流动制,希望以此推动教育公平,遏制“择校热”。有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孩子尚在读小学四年级,家长就开始为择校而操心;优质初中分布的不均和部分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都加剧了“择校热”。
  无独有偶。上海“两会”也有代表提出试点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制”,均衡教育资源。上海市人大代表林丽平建议,改革目前的教师人事组织管理模式,使之成为“无校籍”的管理模式;将教师人事组织管理归为区县教委,使之成为“无校籍”的老师。
  此次江苏省《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炉,被视为是一种官方回应。其文本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编制核编到县(市、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使用,均衡配置学校师资力量。
  全国规划指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也为教师的流动提供了基础。目前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发放普遍是省级统筹、县级管理,这和教师流动制的实施范围正好一致。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校长黄法祥认为,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师流动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
  善法难行
  南京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戴兴海认为,以师资的流动来撬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也符合公平社会的改革大方向。
  但是对于教师流动,还存在着很多操作上的疑问。比如每年参加流动的教师比例是多少?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能否实现师资的双向流动?教师流动后的人事关系、绩效工资如何评定?这些在全国教育规划中未有细则,仍待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教师六年流动制国内已有先例,如沈阳已试行。但有专家认为,沈阳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不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那么大,这也减少了改革阻力以及难度。
  此外,今年年初福州市就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都要进行异校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
  戴兴海认为,最好先进行充分的试点,成熟以后再普遍实施。可以先实行校长流动,以管理层交流推动学校从办学理念到教育教学改进。
  苏州中学校长张昕指出,师资稳定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因此教师流动、尤其是名校教师的输出,应该着力于培养接受学校在师资队伍上的造血功能,参与流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教学能手,还需要有带动别人的愿望和能力。
  戴兴海介绍,南京已普遍实行教师的短期交流,在保留原有人事关系的基础上,以三个月到一年为期,实行骨干教师传经和青年教师培训。南京市教育局则通过给予适当津贴、优先考虑晋升等政策措施,促进师资人才的柔性流动。近年兴起的校际网络结对,也是一个不错的新方式。
  江苏省教育系统的一位退休官员认为,教师流动无疑能够推进教育公平,但要以此治理“择校热”恐怕勉为其难。他指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是造成择校热的主要因素,但择校热,也和“好上还要再好”的社会心理追求有关。
  在日本,教师流动制度已经实行了40年,教师流动是一种义务。日本全国公立基础学校的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多数的中小学校长一般3到5年就要换一所学校,每一名校长从上任到退休,一般要流动两次以上。但是这一教改仍然未竞全功,比如,在东京都附近就聚集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是主要原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2:39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