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人保局称缺工是季节性阶段性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 10:4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详解“招工难”。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明认为,企业节后缺工是我市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逐步企稳回升、区域间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是一种季节性、阶段性的现象,也是市场调节配置人力资源的正常反应,而根据目前情况测算,我市企业春节后用工缺口约为20万人,总量缺工和结构性缺工并存。
  李明同时认为,当前我市部分行业企业出现的阶段性“招工难”现象,一方面,从短期看,会给深圳的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对转变我市企业的用工观念、提升劳动者待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省提出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总量缺工和结构性缺工并存
  节后缺工究竟是哪些行业、企业缺工?缺多少人?
  该局分析认为,目前我市缺工是总量缺工和结构性缺工并存。李明表示,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较为旺盛,用工缺口比较明显,从用工需求的产业构成看,当前第一、二、三产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依次为1.4%、58.8%、39.8%,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仍占主体地位。
  其中普工缺口大,缺口为11.6万人,约占缺工总量的58%;而技工缺口仍处于高位,缺口为8.4万,约占缺工总量的42%。保育、家庭服务员缺口最大,需求迫切。缺工行业包括电子元件、器件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机械制造加工、制衣、玩具等制造业以及餐饮业、商业和居民服务业等。
  有岗位招不到人,但也有人找不到工作,像电气电子设备装配工、秘书、打字员、行政业务人员等职业的求职人数则供过于求。
  四大原因形成“招工难”
  我市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缺工的原因是什么?李明分析有四大原因:
  一是企业订单骤增导致用工紧缺。受经济复苏带动,近期我市一些企业订单骤增,春节后大量企业提前开工。由于2009年春节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很多企业因订单急剧减少而进行裁员,当前为利用经济复苏契机抢抓生产经营,又急需大量招工,而元宵节之前大部分回乡农民工尚未返回岗位,出现了企业集中招工与各地劳务工来深求职的时间错位,用工需求难以及时满足。
  二是区域竞争加剧导致民工分流。随着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北部湾等经济区域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区域竞争加剧,导致原来在深圳就业的部分外来劳动者分流到国内其他地区。
  三是内地的就业吸引力增大导致民工回流。近年来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随着内地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地震灾区重建,当地就业机会大幅增加、收入提高,而生活成本则相对较低,加上我国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在深就业的农民工回流到家乡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意愿有所降低。
  四是供求结构性错位。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在供求匹配上,存在着年龄、性别、技能的错位,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条件与员工的就业意愿落差较大,特别是与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提升空间小的企业,对注重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的第二代外来工难有吸引力。同时,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多,与现有技工供给不足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综合提升就业吸引力
  要解决我市部分行业企业的阶段性用工短缺,李明认为,一方面要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积极调控和引导人力资源市场,增强对劳务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总的来说,就是要综合改善深圳的就业环境,增强深圳就业吸引力。”李明说。
  考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针对部分企业待遇不高、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李明透露,该局在今年春节前已经着手调研,考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可行性。引导企业合理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处长李淯透露,如果调高标准,预计涨幅不会低于长三角及珠三角其他地区。
  李淯告诉记者,我市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职工工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四个因素,研究调整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她说:“2005年至2008年,我市每年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年的增幅都在15%左右。2009年全国各地因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都没有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深圳也没有调整。今年我国有部分城市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一般在10%,我市也正在调研,如果提高,预计涨幅不会低于长三角及珠三角其他地区。”
  拟建立生产工人储备机制
  如何保障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李明透露,我市将建立生产工人储备机制,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
  据了解,我市将在全省21个地市全面开展系列劳务对接活动,加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劳务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同时开展与内地其他劳务输出大省的协作。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跨地区远程招聘活动,提高深圳企业用工诚信度和招聘成功率,重点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种技能人力和适用型劳动力,着重解决当前我市企业用工短缺,满足我市经济发展要求。
  另外,我市计划将技能培训前置到劳务输出地,加强与省内各地及泛珠三角地区劳动部门、技工教育机构的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工来深就业前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储备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劳动力,按定点、定岗、定量、定单式的“四定”要求组织劳务输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农民工可自主选择培训机构
  80后、90后的第二代农民工在择业时,培训机会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因素。李明告诉记者,深圳将积极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工可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劳务工给予一定补贴和资助。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开展企业职工的在岗、转岗技能培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同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为农民工提供社会化服务
  李明还强调,要提高整个城市的就业吸引力,还应为农民工提供应有的融入城市的社会化服务,关爱外来劳务工,体现社会公平。
  李明说,具体而言,下一步,在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将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外来劳务工提供应有的生存条件、安全条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环境、社会消费服务等保障,为劳务工提供应有的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劳务工的子女入学就读、医疗、保险、住宿等具体困难和问题。
  用工将面临三大趋势
  昨天的通气会,对未来我市一段时间企业用工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预测,根据调研摸查情况,将有三大趋势:
  一是元宵节后进入我市求职的务工者将持续增加,将迎来企业招聘和外来工求职的高峰;
  二是节后新来我市务工者较往年减少。分析认为,由于当前各地经济形势好转,加上受到区域竞争、我市企业用工环境吸引力下降等多种因素,节后来我市求职者比往年会减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8 09:4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