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谷歌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5 12: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围绕谷歌公司准备退出中国市场引发的风波,背后凸显的是即将进入
磨合期的中美两国围绕互联网安全与主导权所展开的博弈。从1972 年中美建交以来,这
种起伏的发展历程一直就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特点。布什政府与奥巴马政府交接时期发生
的金融风暴暂时冲淡了原先应该有的磨合期,如同涨潮时海水淹没了礁石并不意味着礁
石就此不存在了,现在的情况就是在海水稍稍退去之后,中美关系中的礁石重新露出水
面,混杂着意识形态分歧与国家安全两种考虑。

  回到事情的本身,在官方博客的声明中,谷歌提出的理由包括:疑似中国黑客攻击
谷歌及其他20余家美国公司的服务器,并初步进入了两个账户,但没有造成实质性损失
;对中国政府管理互联网的政策表示不满。根据2010年1月1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2
个被入侵的账户中有一个属于****活动分子,另一个账户的实际用户姓名没有披露。在
谷歌官方博客的声明中,这两人被定义为所谓的“人权活动人士”。这背后的逻辑是:
因为并没有确切的技术证据证明所谓的袭击来自中国,所以只能从“受害者”身份进行
反向推理,即“有能力有理由攻击****的黑客很可能来自中国”。当然,这样的逻辑根
本站不住脚。

  谷歌在这一轮的博弈中投入了几乎所有的筹码,但当博弈全面展开之后,谷歌的角
色可能是尴尬而悲哀的:因为其诉求是建立“不受管理”的搜索服务,但美国政府站出
来说话时,指的是“中国黑客攻击美国公司,危及信息安全”,要求中国给予说明。毕
竟主权和国内法律管辖权的问题放在那里,希拉里不能也没有底气明说搜索服务应“不
受管理”,虽然她想说的就是这个。

  整个事情的主线,其实是围绕美国政府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展开的。美国上任
总统布什任命了前海军中将John Michael McConnell于2007年2月20日至2009年1月27日
担任国家情报总监,在他主导下,完成了对美国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评估。就是在
他主导的评估中,所谓的“中国黑客已经潜入了美国的民用电力系统并种下了后门”成
为调整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主要依据,被奥巴马任命为总统信息安全协调管的
Howard A. Schmidt.也是这个评估报告的项目组成员。在这个项目组的成员看来,“中
国黑客正在威胁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但此并没有得到有效关注”。同时,在 2009成
立的美国网络司令部行动战略中,强调的是美国在信息空间的“自由行动”的能力,这
个概念的实质是要求美国政府具有无视他国防火墙和过滤系统的能力。

  上述要求美国在“网络空间”获得“自由行动”能力的目标,可以看作是传统军事
安全领域美国优势战略在信息空间的自然衍生,不仅美国如此,所有国家都有类似的诉
求,区别仅仅是因为自身实际能力和资源不同而无法制定同样宏大的目标。从谷歌高调
宣布退出设想的声明之后,希拉里迅速高调发言表达了“关切”,同时美国国务院向英
国卫报透露消息指出希拉里计划于下周发表有关网络自由的讲话,并可能公开发布相应
的自由接入网络的软件。当然比较微妙的是,希拉里关切的是“互联网的安全”,逻辑
上来说美国政府推出的应该是一款能够抵御黑客攻击的防火墙软件,而不是穿越他国防
火墙的软件,但其言论和可能的行动之间,存在微妙而重要的差异。

  这些眼花缭乱的互动,其实指向的是中美关系中的老问题——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
问题。有所不同的是,随着中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老问题换了一件
新外衣,在压中国让步的同时,还凸显出了美国试图掌握信息空间主导权的意图。当然
,希拉里已经忘记了上任后第一次对中国访问时是提到的“同舟共济”,现在她大概正
在学一个新的成语,那就是“过河拆桥”,当然也可能不用学,因为这是实用主义和个
人自我中心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老练政客的本能反应。

  谷歌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喧嚣,就这个角度来看,预示着在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磨合
期的中美关系,将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展开一轮新的博弈,这轮博弈的结果不会对中美关
系的大框架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但可能造成互联网产业在中美两国出现某种意义上的重
新洗牌,并对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 沈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3 12: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