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国际问题
国际行动理事会1983年3月7—9日,应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和当时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莫尔斯的邀请,六位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维也纳开会,决定成立非政府性组织国际行动理事会。宗旨是利用一些前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经验和智慧,以集体形式就当前人类面临的政治和经济等问题向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促进国际合作与行动。成员均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组织机构有执行委员会,核心机构;政策委员会,理事会的咨询机构;通讯委员会,负责向各国宣传理事会的建议和活动。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无总部,在纽约和维也纳设有办事机构。主席施密特(前联邦德国总理),名誉主席福田赳赳夫。1993年5月,第一届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项促进人权的国际保护的文件。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保护人权的正式多边性文件,它是根据联合国的宗旨而制定的。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为:承认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承认人类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对这些权利予以尊重和保护。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促进人权的保护而共同努力,同时人权宣言具有道义上的力量,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它促使一系列人权保护的条约的建立,并促成了一个人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体系。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西方工业国际标准制定的,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差异,这也就造成当今多国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
科索沃战争20世纪末由于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民族争端,引发人道主义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的战争。冷战结束后,两极体制下被掩盖的民族和宗教争端不断显现,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指责南斯拉夫在科索沃制造种族屠杀,造成针对阿族的人道主义危机,要求南联盟同意科索沃自治,并允许北约驻军于科索沃以维护人权和秩序,遭到了南联盟的拒绝。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全然不顾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狂轰滥炸,制造了一场令人类文明再次蒙耻的“人道主义灾难”。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中美之间爆发危机。南联盟在北约的持续空袭下被迫同意科索沃在北约监督下自治,允许北约在科索沃驻军,科索沃战争得以结束。科索沃战争是西方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以人权及人道主义危机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的依次具体体现,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在国际关系中开了极为恶劣的先例。这种霸权主义使世界的战争和不稳定因素上升,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也阻碍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