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马英九夹袋人物用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5 02: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com   2009-12-11 16:57:01   


  作者:饶胜文 北京市 教师

  马英九施政不以奇见长,反以行事中规中矩而被讥为“龟毛”,但在用人方面,却每每出奇。马英九的几次重要的人事案,都曾造成震撼性的冲击效果。

  2008年,国民党刚刚夺回失去八年的政权,蓝营人士一片故作谦退之态,待到马英九提名刘兆玄组阁,蓝营一片哗然。马英九不为所动,坚持己见。是为一奇。未几,马英九提名赖幸媛主掌“陆委会”,蓝营一片愤然,直指马英九不用帮自己打江山的人,反用绿营的人。马英九不为所动,坚持己见。是为二奇。八八风灾冲垮了刘内阁,马英九的民望跌至谷底。一个月后,马英九突然同意刘内阁总辞,授命吴敦义和朱立伦搭档组阁,此事连“副总统”萧万长都未事先获知,台湾所有的媒体都跌破眼镜,党主席吴伯雄也只比媒体早一点知道。是为三奇。此次“三合一”选举之后,马英九虽不承认败选,却突然宣布金溥聪接掌国民党秘书长。可谓四奇。

  这几次重要的人事案,都造成政坛的震动。如果说,2008年马英九的几桩人事案,主要体现他总体施政布局,那么,2009年的这两件重要的人事案,则都是他应付危机的产物。不过,为应对危机,马英九夹袋中人物,几乎用尽。

  所谓夹袋人物,就是能影响马英九、马英九也信得过的人才。吴敦义在2007年初即被马英九任命为国民党的秘书长,这明显是为2008大选布局。吴是蒋经国“催台青”政策下栽培的台湾本土精英,是国民党中生代中能打善斗的悍将。那时即可看到吴在马未来的权力布局中会有更重要的安排,不意当年二月马被起诉而辞党主席,自己能否出线参选都成问题,布局遂被打乱。是后,双吴(党主席吴伯雄和秘书长吴敦义)挟辅马英九出线并赢得大选。朱立伦是马英九登上“总统”宝座前以“马立强”并称的中生代天王级的人物,形象清新,被视为马英九最热门的接班人。风灾之后,马英九将吴朱二人同时端出,足见风灾对马英九的冲击和伤害实在够大,已冲击到他本人2012能否连任的问题了。为应对这次危机,马英九几乎是端出了他最重量级的战略预备队。
 
  金溥聪原不是台前人物,却是台北政坛人所尽知的马英九最信得过的人。马英九在宣布金溥聪的人事案后表示,希望他与詹春柏金溥聪形成“铁三角”。其实,这是一个十几年前在台北市政府的时代便早已形成的铁三角。詹春柏与金溥聪,一个以组织专长,一个以创意专长,从台北市长选举到“总统”大选,二人一路夹辅,尽心尽力,居功厥伟。邱毅曾批,马英九让金溥聪取代詹春柏,让詹春柏情何以堪。其实,邱毅这样说,是既不理解詹春柏,也不理解马詹关系。从詹春柏几度在国民党秘书长与“总统府”秘书长之间来回挪转,便可知马詹关系,非外人所能间。詹春柏老成谋国,却更似马英九的忠仆,救火灭火,任劳任怨。人事调整后,马英九让詹春柏作为自己的分身,坐镇国民党中央,处理中央日常事务,主持府院党五人小组会议,继续发挥他组织方面的专长,而让金溥聪在台前轻灵快攻。
   
  2009年,马英九像是遭遇“阳九之厄”。为应对危机,马英九两次大动作调整人事,精锐尽出,尤其是金溥聪,在2008大选后曾表示“不入府,不入阁”,回归学者身份,虽然一般观察,在马英九面临重要选举时金溥聪肯定会回到马英九身边,但此次马英九让他提前归队,可谓用尽他最后的夹袋人物。

  九月份,刘下吴上,曾让马英九急剧下降的民望止跌停损。那么,这次推出金溥聪会怎样呢? 

  金溥聪在蓝营的评价呈现两极化;此次人事案出来后,蓝营对未来的前景预期也是两极化,谓之“要么大好,要么大坏”。何以蓝营对金溥聪操盘国民党的前景预期会呈现出这样两种极端的可能呢?这涉及到马英九和国民党如何认识当前的危机。

  平心而论,马英九并不是不想做事的人,也并不是不能做事。但是,他的国民党团队的政策宣讲与沟通能力却实在太差。读国民党的新闻稿,只合用四个字来形容:松松垮垮!十足的官样文章;对比之下,看民进党的新闻稿,则像是一种学习,读来有一种切皮削肉刮到骨头的凌厉。在台湾,基本上都是绿营引领议题,蓝营疲于应付,也就无足为怪了。

  一般人喜欢拿宋楚瑜的勤政、亲民和执行力来对比马英九的无能,却忽略了宋楚瑜当新闻局长的经历对他从政风格的塑造。不错,宋楚瑜确实能做事,他的一身夹克衫也成了他亲民的象征。但是,当他穿一身白色的夹克衫下基层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他在做事的同时,更懂得如何让自己处于民众视线的中心。他做了事,也让民众看到了他做的事。不然,以宋楚瑜在治民的位置上仅做过一任省长,却累积起足以冲刺“总统”大位的人气,是不可想象的事。

  在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政策宣讲与沟通的能力太差,势难获得民众对其施政的理解和支持。几乎是在每一件事情上,马团队都在舆论面前被动应付,可以说是动辄得咎。

  此次三合一选举中,原先支持者的沉默,让国民党选情失利,虽不能说是对马英九施政大方向的否定,却不能不说是对他施政的疑虑。若不能释去疑虑,唤回原先的支持者,国民党势必还会再败,这是马英九和国民党都能意识到的危机。

  问题是,在原先的支持者中,究竟是哪部分选民选择了沉默?马团队的哪些方面让人充满疑虑?对此,马英九与国民党或许会有不同的认识。

  马英九作为政治新星崛起时,原是媒体政治的宠儿,精于传媒的金溥聪功莫大焉;而以马英九从两届台北市长选举到“总统”大选的成功经验,在认定深蓝选民含泪也会投票给他的情况下,讨好中间与浅绿选民,成功争取到中间选民和浅绿选民,这是马英九一路致胜的秘诀;在这段成功经验中,金溥聪同样功莫大焉。这是金溥聪招部分泛蓝人士忌恨的原因所在,是对他评价两极化的原因所在,也是对金溥聪操盘国民党的前景预期两极化的原因所在。

  如果金溥聪能帮助马英九既巩固蓝营的基本盘,又争取到中间与浅绿选民,则马英九势将重振昔日的民望,明年的五大都会选举和2012年大选,马英九都将轻骑过关,是为大好;如果像部分蓝营人士所担心的,金溥聪以讨好中间与浅绿选民为重点,却既未赢得中间与浅绿选民,又失去了蓝营的基本盘,则无论是马英九还是国民党,噩梦将越来越深,是为大坏。

  从这层意义上讲,金溥聪确实是马英九从夹袋中掏出的最后一张金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05: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