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上永远正确的五大主流媒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04: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编辑] 历史
[编辑] 红中社时期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被改为新闻台,后于1937年4月在延安被改名为新华社。
1930年底到1931年初,红军击退国民党第一次围剿行动,战斗中缴获了两部无线电收报机和一部发报机。1931年1月6日,中央红军利用这些器材在江西宁都县的小布镇建立了第一座红色电台。红色电台建立后,就开始抄收中央社的新闻电讯,并截抄政府军的电报电讯情报。1月8日,时为政治委员的毛**发布《红一方面军命令》,鼓励人员参与无线电工作。1931年6月,**苏区中央决议召开苏区召开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并决议在大会召开期间建立一个广播电台。1931年11月7日大会召开,同时,红色中华通讯社建立。这一天后来也被官方定为新华社诞生日。此后“红中社”以CSR为呼号向外发稿和电讯,但机构并不健全,电讯器材十分简陋。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中社停止向外发稿,只是继续抄收新闻电讯。
更名新华社后至1949年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吴起。11月25日,红中社恢复工作,由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秘书长任质斌负责。1937年1月,红中社更名为新华社。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迁往北平(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议,定新华社为国务院的一个部级机构。1988年,新华社被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总社设在北京。
新华社的主要编辑部门是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和体育新闻编辑部。1999年建立新华网,成为新闻多元化网站。新华社同时还出版数十种报刊杂志,例如《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瞭望周刊》、《半月谈》杂志、《国际先驱导报》、《瞭望东方周刊》等;还包括出版共产党内机密刊物如《内部参考》。


《人民日报》是中国***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
目录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WIDTH: 1px; HEIGHT: 1px">
人民日报创刊号头版
《人民日报》原为**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机关报,首份在1946年5月15日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华北局发行。
1946年当时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准备在邯郸创办一份大型机关报,开始拟叫《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报》,毛**听完汇报后建议改名为《人民日报》,第一任社长为张磐石。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被解放军占领,原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日报》和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3月,办事处迁往当时的北平,8月1日由原来的**华北局机关报改版成为**中央的机关报,未作任何声明,期号也未重新编排,毛**题写报名。


重要社论及文章
[编辑] 大跃进
1957年11月13日的社论,发表《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批评经济发展中的“右倾保守”现象,称“1956年公布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后,曾经鼓舞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造成了全国农业生产的高潮,但是,有些人却把这一高潮看成了“冒进”,他们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地爬行得很慢;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2]
1958年2月2日,社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提出国民经济“全国大跃进”的口号。[3]
6月8日,开始报道虚假新闻,称“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 6月12日,再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农业“卫星”,“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
6月23日,报道湖北省谷城县先锋农业社小麦试验田亩产4689斤。
7月12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2亩小麦创亩产7320斤的记录。
7月18日,发表福建省闽侯县连坂农业社2.6亩早稻试验田亩产5806斤。
7月31日,报道湖北省应城县春光农业社生产队长甘银发种的早稻平均亩产10597斤。
8月13日,报道毛**在山东历城县北园乡北园农业社视察丰产田时,知道该社50亩高额丰产田,计划亩产两万斤,争取亩产四万斤后,高兴得表扬该社社主任说:“好,你这个人,不干就不干,一干就干大的。” 同日,还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河乡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海星社亩产花生10353斤。;并发表了《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的社论,提出了“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的口号。
8月27日,发表署名文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称:山东省寿张县“提5000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1000-2000斤,根本没有提了。”
9月1日,发表《徐水人民公社颂》,文章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4]
8月1日到9月5日止,《人民日报》报道的各种高产“卫星”共34个。[5]
9月5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6]
[编辑] **时期
文化大革命开始,很多新闻媒体主管都被DADAO,吴冷西接替邓拓任总编辑。面对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人民日报》仍然无所适从。 1966年5月31日下午,陈伯达带领工作组在《人民日报》“搞了小小的政变”,夺了吴冷西和编委会的权。[7]从此,《人民日报》和《红旗》由中央**小组组长陈伯达为首工作组领导。[8]
1966年6月1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是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创造和形成崭新的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移风易俗的伟大事业。” “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这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和胜利,敲响了中国土地上残存的资本主义势力的丧钟,也敲响了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丧钟。你们的日子不会长久了。”“这一场文化革命的胜利,必将进一步巩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保证我们在各个战线上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保证我们将由社会主义胜利地过渡到伟大的共产主义!”[9]
1966年6月2日,发表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写的文章《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号召:“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战斗的时候了!让我们团结起来,高举毛**思想的伟大红旗,团结在党中央和毛**的周围,打破修正主义的种种控制和一切阴谋诡计,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牛鬼蛇神、一切赫鲁晓夫式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10]
同日,发表《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开头写道:“聂元梓等同志的大字报,揭穿了“三家村”黑帮分子的一个大阴谋!”[11]
1966年6月3日,社论《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文中写道:“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把史学当作他们反党****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史学界里的资产阶级“权威”们,口口声声否认阶级斗争,其实他们一系列的反动谬论和活动,就是明目张胆地向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结尾写道:“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必须把被资产阶级“权威”霸占的阵地,一个一个地夺取过来。”[12]
1966年6月4日,发表“《毛**思想的新胜利》”社论,指出“《前线》、《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了反革命集团散布修正主义毒素、妄图实现资本主义复辟的工具。它们的根子,就是前北京市委。” “谁要反对毛**,谁要反对毛**思想,谁要反对党中央,谁要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谁要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他职位多么高,资格多么老,都要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他们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北京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定能够取得伟大胜利。北京市的各项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13]
1966年6月16日,社论“《放手发动群众彻底DADAO反革命黑帮》”,文章说:“反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盗窃党的名义,把自己所控制的许多部门,当作进行反党活动的阵地。”“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办法,必须把一切牛鬼蛇神统统揪出来,把他们斗臭、斗垮、斗倒。”“我们一定要坚定地依靠无产阶级左派,以工农兵为革命的主力军,团结95%以上的人民群众和95%以上的干部,集中火力,集中目标,向反党****主义黑帮开火,向资产阶级顽固堡垒开火,向一切牛鬼蛇神开火。”“革命的大字报,是揭露一切牛鬼蛇神的照妖镜,是放手发动群众向敌人猛烈冲击的最有效的办法。”“象作为前**北京市委的帮凶、疯狂毒害青少年的前共青团北京市委,不改组怎么行呢!象这些反革命顽固堡垒的头头们,不罢他们的官怎么行呢!”[14]
1966年6月18日,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号召“初小可以学些毛**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可以学《毛**选集》。” 又说:“广大工农兵、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伙同和怂恿那些反党****主义的资产阶级“专家”、“教授”,大量散布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毒素。’牛鬼蛇神统统揭出来,把你们的老根统统挖出来,把你们的“威风”统统打掉,把你们的资产阶级的传家宝统统砸碎。”[15]
1966年6月27日社论《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台湾省》,重新提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
1966年8月1日,社论标题为《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思想的大学校》。“按照毛**同志说的去做,就可以实现全民皆兵,大大加强我们的战备工作。帝国主义胆敢侵犯我们,就会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16]
1967年1月1日:《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
1967年3月10日:《革命委员会好》
1967年6月3日及10日,刊登支持香港左派六七暴动的社论。
1967年8月9日,发表《中国***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967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社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周年》,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两报一刊社论”现象。
1968年1月1日:《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1968年10月16日:《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1968年12月22日,毛**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1976年4月6日,发表社论《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坚持“批邓”运动,并再一次将毛择东不久前说的话“翻案不得人心”,以黑体字标出。
4月18日,社论《天文门广场事件说明了什么?》,将参加四五运动的群众说成是“一群**、反人民、****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称邓小平是“这些反革命分子的总代表”、“右倾翻案风的总后台”,“从清华少数人的诬告信,到Tiananmen广场的反革分政治事件,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阶级根源,其源盖出于邓小平”。[17]
4月28日,梁效发表文章《邓小平与Tiananmen广场反革命事件》,写道:“Tiananmen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完全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它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尖锐斗争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党内资产阶级反革命狰狞面目的一次大暴露,是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极力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必然结果,是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垂死挣扎的一场表演。”“这次Tiananmen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是以邓小平炮制的“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为旗帜的。...他们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复辟资本主义。...原来他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日”,就是红旗落地、资本主义复辟之时!”“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邓小平代表的资产阶级,已经是日薄西山的腐朽力量。”[18]
1977年2月7日:《学好文件抓住纲》
[编辑] **以后
1983年6月26日刊登《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邓小平表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他又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定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19]
1989年4月26日在头版头条刊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又称《四·二六社论》),内容针对之前全国各地学生因悼念**前总书记胡耀邦而发展出来的学生游*活动进行了批评,并将学生活动定性为动乱。
2007年2月3日社论,标题《把学习<江**文选>活动引向深入》,文中写道:“《江**文选》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教材。”[20]
[编辑] 现况
该报在全球以三个版本发行:
内地版:主要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读者
香港版:主要针对香港地区的读者
海外版:主要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以外地区的读者
内地版作为国内版,不明确表明版名。但香港版的内容最为丰富,内地版的内容最少。以前的海外版是用繁体字发行。在1990年代以后,改为简体字发行。现时全球约有三百万至四百万固定读者。另在2007年2月28日开设手机报(《人民日报》手机报),以人民网(《人民日报》网站)内容为主。
作为中国***的机关报,**中央的传话筒。它是**中央向外界表达对世界及中国大陆大事的观点与角度的宣传工具。该报的社论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大陆政治都有着决定性得指导作用。该报的社论就是**中央的最高指示,绝对正确。社论往往改变了中国大陆的历史。1949年以后,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以人民日报的社论为事件发生的起点。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事件等社论震惊中外。很多**党内的领导人的升降,对领导人的评价也是由《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日报》除了为外界提供中国***的政策及观点等直接信息外,其社论亦反映了**中央对事件的处理意见,都被外界作为揣摸中国大陆政府及共产党内部权力斗争和决策的少数渠道之一。
有时也会通过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委婉的手法传递北京官方对国内国际事务的看法。国内外政情观察家通常会从《人民日报》内文章的一字一句探求**中央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以及某些中国所独有的政治讯息。
一般来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的位置远比文章内容重要。大量文章的政治观点和思维都体现着官方的态度。尤其是《人民日报》的社论依然被视作高度权威的官方态度和政策走向。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人民日报一直存在官方资助减少的问题,与国际媒体和国内其他报纸的竞争也加剧。在这些压力下,人民日报于1997年开设网络版和网络论坛,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强国论坛。人民日报网络版可以被视为这个中国最权威官方报社的一个进步,意在保持其在网络媒体发展时代依然处于喉舌地位。


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中央电视台、中央台或央视;英语译名: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电视台,拥有全中国乃至华人圈最大的电视广播网。同国际大型电视传播机构不同,央视属于中国国家事业单位体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也是中国官方最重要的宣传力量之一,同时其浓厚的官方身份是否会影响新闻真实性,也受到中国国内和国外诸多异见份子和机构的质疑。同时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
该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开心辞典》、《幸运52》(已停播)、《非常6+1》、《实话实说》、《每周质量报告》等节目收视率在中国同类节目中排名前列。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节目《春节联欢晚会》、《同一首歌》也拥有较大影响力。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在中国同行业排名第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隶属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辖下媒体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
[编辑] 历史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对外广播,并开始使用日语播出15分钟的节目。1949年3月2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以后,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又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北京Tiananmen广场向全国现场直播新中国开国大典实况。1949年12月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78年4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使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与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离成为两家独立的单位。
[编辑] 节目构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共下设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民族之声、文艺之声、老年之声、藏语频率等11套节目,每天播音156个小时,11套节目全部上卫星播出。11套节目各有重点、各具特色。第一套(中国之声)是以新闻为主的对全国广播的普通话综合性节目;第二套(经济之声)是以经济、科技信息和生活服务为主的对全国广播的普通话综合性节目;第三套(音乐之声)是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第四套(都市之声)以生活、休闲等节目为主;第五套(中华之声)与第六套(神州之声)是对台湾广播节目,使用普通话、闽南话与客家话;第七套(华夏之声)使用普通话与粤语,对香港、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播,分双语广播频率与普通话频率;第八套(民族之声)是民族语言广播节目,使用蒙、藏、维、哈、朝等5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第九套(文艺之声)主要是曲艺、戏曲、综艺、文学节目。第十套(老年之声),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播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全方位打造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编辑] 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各地设有39个记者站和办事处,目前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播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在1952年9月14日成立于北京,首任社长为金仲华。为中国大陆两家通讯社之一,属于半官方通讯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控制。与新华社不同,中新社负责对外发布关于中国大陆的新闻。中新社具备一定规模,在内地的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设有分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通讯社的分级统计中,中新社属B级。拥有报纸《中国新闻》。主要刊物有《中国新闻周刊》、《中华文摘》、《风尚》(2006年前原名为《视点》)、《盛典》等。(原有杂志《时代传媒》,至少2006年时已停刊)。总部地址是中国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04:35:26 | 只看该作者
大哥,拜托,如果台一家报纸或者电视台整天播出我们内地政策多么多么好,阿扁多么多么地坏,赶快要求你们回归吧,你们是怎么想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允许媒体整日宣扬反国家*政府,这就是政治。
你说我愤青也好,说我被洗脑也罢,不止内地这样,你看看美国都是这样的,要是CN*整天播恐怖大使本拉登的宣传,你看看那些美国FBI不跟他们玩命。不要说人家美国,就是你们台湾吧,我敢打赌谁要是在台湾电视台媒体上整天说大陆好那就成了你们的敌人。将心比心,如果中央台、新华社整天说让他们台毒吧,让他们藏毒吧,让我们赶快去反对GCD吧,有病啊,哪家的政府愿意整天看着自己的电视台和媒体宣扬国家***。这就是政治与媒体的潜规则,别看什么CN*、BBC,说民主自由那才是骗人的鬼话,别看他们整天批评我们人权,自由,民主,我告诉你要是碰见美国的什么鬼问题,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不知是我太傻,还是你太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04:35:30 | 只看该作者
永远正确?话说得太绝对了吧。趁斑竹们去台湾旅游,把错发到这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04:35:33 | 只看该作者
媒体。。都是以营利为目的。。有奶便是娘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04:35:3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政治正确,掩盖事实,文过饰非的也是这几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04:35:43 | 只看该作者
月经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04:35:46 | 只看该作者
这几个媒体当然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是共产党的宣传工具,不为共产党说话,难道要天天**,为你的幼稚而汗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 04:35:50 | 只看该作者
永远听党的话,永远按人民政府指示的方针办事,那就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 04:35:54 | 只看该作者
LZ的语气.让我想起了红卫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04:35:58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新社在政治上永远都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2: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