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日报:两岸全方位结合 马英九最重要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20:1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评社香港11月24日电/美国世界日报23日社论说,奥巴马访中和胡Jintao发表联合声明,或谓台美关系已遭稀释,认定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但若就台湾前途解决方案而言,应是绿营的焦虑,台独更加濒于消亡。两岸互动随着两岸经贸互动进一步的趋于紧密结合,大中华经贸圈至此当可宣告成形,而且可以预见两岸全方位的结合可能,台湾若要摆脱边缘化的危机,而且成为大中华经济圈的成员和新的中心,是本世纪也是马英九任内最重要的抉择。

  社论说,当然,北京如何看待此一形势的转移,如何创造两岸更大的机遇,让台湾人民感受到机遇之难得,为两岸长远之未来,自属义不容辞。况且通过改革开放30年在各个方面的成功示范,以及金融风暴的考验,无论如何都应展现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宽容。特别之于两岸未来的所有安排,在姿态上当有一全局在握的高度,而非斤斤计较。一个开放的两岸政策,正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急于一时,要能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软实力和可以创造的双赢策略。

  台美关系出现转折原是中美正向发展的结果,也是意料中事;所以“如果出现转折”是指马政府如何看待未来的台美关系。台美关系原就是中国代表权之争的余绪;换言之,台美关系是非常时代的非常产物。美国以“台湾关系法”替代原有的台美关系,不能不说是留了后手。正如同日本战败后,仅仅是“放弃”台湾,也留了一手,前后如出一辙。这只能说明国共内战让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却在两岸之间出现了长期的断裂,也让美日都可趁势上下其手。

  社论说,由于历史的遗憾,如何重新看待国共关系,以及如何重新诠释国共内战,北京该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自要较台湾方面更具关键意义,且有义务全方位思考,如何才可能有效拉近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而不是强加台湾当局,更不宜针对台湾人民强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两岸问题的水到渠成,不在台北而在北京如何善自经营,让两岸人民都感受到紧密结合才是大势所趋。

  北京也只有如此才可能寄望台湾当局能够摆脱既往的思维,重新思考台美关系的变化。基于中美战略互信和再保证的达成,台湾问题如果不再是中美之间的交往障碍,不再是最敏感的问题。那么台湾问题也不应该是中美之间无法化解的争执点,当然也不会是中美高峰的难题和争点。

  社论指出,台美关系的变化的根本在于美国之于台湾的利用价值,即台湾作为制衡中方的前进基地,是否已到了新的临界点,非有新的调整不可。就美中战略互信和再保证而言,美国当然要在台湾问题上有所表态和取信北京的具体作为。

  台湾当局也应看到这一变化。即两岸互动格局若确认已出现变化,由对抗转向互动互惠,而且紧密地成为大中华经济圈的成员,那么既往的对抗思维,当然要有一新而明确的调整。美国之于两岸的角色,随着奥巴马期望两岸和解、期望两岸从事政治对话和互动,其实已很清楚地表态,即美国所追求的利益已不再是两岸对抗、对峙,反而是乐见两岸的和解,乐见中国的和平崛起。

  台湾当局如何看待奥巴马之于台湾问题的具体策略,一方面可以预料美方必然会保证台美关系基本不变,“台湾关系法”依然可以有效运作。至于台美之间具体的问题,从台湾当局放宽美国牛肉进口引发岛内轩然大波,到美国重新思考对台军售的质与量,都可看到美国追求片面利益的用心;因此也都是检验台美关系是否已出现变化的具体指标。

  社论说,作为中美关系的应变数,台湾当局与其认定“台美关系法”应该继续有效,台美关系不至于出现出人意表的变化,不如作为主变数,在两岸和台美关系之间掌握最大公约数,重新定位台美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9 10:2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